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章斐然)近日有机构研报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用以保持收支平衡的“净误差与遗漏”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达到-3463亿美元,其中2014年第三季度创下-632亿美元的纪录。该研报内容认为,“净误差与遗漏”规模数的不断增加或许反映出了中国隐性资金外流的增多。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统计上看我国“净误差与遗漏”规模是适度的,“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现象亦在意料之中。他同时表示,“净误差与遗漏”的方向和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由于统计技术的原因,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设置了“净误差与遗漏”这个轧差项目,以使借贷双方相等。据管涛介绍,该项目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国际收支规模越大,该项目数据有可能相应增加;高频数据比低频数据的误差可能更大。比如,季度数可能比半年度的大,半年度可能比年度的数据波动大。
管涛指出,从统计角度来看,我国“净误差与遗漏”规模是适度的,国际收支统计是可信的。根据国际惯例,只要“净误差与遗漏”规模占同期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在正负5%以内,“平衡表”就是可靠的。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净误差与遗漏”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左右,2014年三季度占比是5.6%,但前三季度的占比只有2.4%。而美国刚刚公布的2014年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经常项目逆差1035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103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8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是正的940亿美元,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2012年一季度这一比例是15%。
“不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资本外流,去年三季度我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是意料之中的。”管涛说,“目前,央行已经逐步淡出了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所以‘贸易顺差、资本流出’是必然的市场结果,这符合调控和改革的方向,也属于一种合意的国际收支平衡结构。”
与此同时,管涛指出,“净误差与遗漏”的方向和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不能过度解读其经济含义。比如2014年三季度,“净误差与遗漏”为-632亿美元。这从统计上来讲可能有两方面原因,既有可能是低估了对外资本的输出,也有可能是高估了经常项目顺差,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资本流动的原因。
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对外管局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管涛表示,下一步,外管局将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方法,尽可能降低净误差和遗漏的规模。比如,外管局已于近期实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区分了对外投资的交易变化和货币折算等非交易变化。该制度还新增了银行卡境外刷卡消费统计,可更加准确地估算中国居民在境外的旅游消费支出统计。再如,除继续通过企业申报逐笔采集交易数据外,外管局还将更多采用抽样调查和估算的方法,以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方式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管涛表示,外管局需要密切监测分析违法违规的跨境资本流动,但着力点不应该放在“净误差与遗漏”上面。“统计就是统计,只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不能和资本流动管理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