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地产大炮”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日前再次唱高房价,并表示房价上涨,赚得更多的是购房者,而非开发商。
任志强说,“如果我们所有买过房子的人,按98年计算,30万的现在是500万,他们赚的一定比开发商赚的多,因为开发商卖那房子就卖了30万块钱,全是利润也就30万。从30万变成500万利润空间很大,特别是买30万的房子,他只付了6万块钱,把6万块钱变成500万是多少倍?”
任志强列举的是个案,并不具有典型意义,但从1998年进行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除了开发商大赚其钱之外,一些购房人尤其是投资客的确也因为房价上扬而使得个人资产翻着跟头上涨。至于十多年下来,是开发商挣得多,还是买房人赚得多,在没有翔实数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恐难服人。
在商言商,从纯市场的角度出发任志强还是讲了不少大实话。对开发商而言,房子卖得越多,价格卖得越高,赚钱的机会才会越大。市场成交低迷,房价回落,开发商不仅很难赚钱,甚至可能赔本赚吆喝。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开发商对政府调控颇有微词。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听任房地产行业沿着完全市场化的路子自由发展,则是相当危险的。去年下半年以来,网络上不断爆出的“房叔”、“房婶”、“房姐”、“房妹”,反映的正是房价居高不下而住房分配失衡的社会焦虑。房价大幅上涨在有房者和无房者之间制造的财富鸿沟,并不是工资等收入分配改革所能弥补。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相对剥夺论”,如果社会上的有钱人和开发商将房价炒得奇高,实际上就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购房能力和居住权利。在任何国家,住房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正是住房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不能作为普通的商品,而是需要考虑其社会影响采取适当的政策加以干预。
美国、日本等国所经历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表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会在一段时间内制造出经济繁荣,但房价泡沫的破裂则会使经济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类似于从30万变500万的财富效应,固然让一些人欣喜若狂,也成为开发商鼓吹房价上涨的借口。但如果一个国家沉迷于这样的发财梦而不警醒,迟早将付出代价。
由于先期缺乏有效的需求调节政策,我国住房市场一度投机投资气氛浓厚,非理性的住房消费也不断膨胀。为此,中央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政策。准确有力的调控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为房地产市场指出了明确的路线图,那就是“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当下,开发商的鼓噪只能说明,房价上涨的冲动依然存在,房地产调控形势更为复杂,任务依然艰巨。
往日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