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针对广州中院的诉中禁令,加多宝官方微博连发四个“对不起”,其中一条是“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有评论认为,加多宝此举意在为王老吉扣上国企的帽子,但广药确实是国企。
在近期有关华远地产的论战中,数名大佬就华远地产的国企属性问题也争论不休,甚至还有人翻出了华远地产的前十大股东明细,论证华远地产是国企无疑。
事实上,此次有关华远地产的论战核心并不是国企与民企之争,但一旦贴上国企标签,各种纷争便纷至沓来。
上述两则案例似乎都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即贴上国企标签的企业或人往往不招待见,而想方设法给竞争对手扣上国企帽子,这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强有力的营销手段。不管该手段最终是否能够达成目的,但目前来看,国企帽子确实可以引导公众情绪一边倒,甚至诱发仇视情绪。
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国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掌握了大量的垄断资源;国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国企对外扩张,就是国进民退,国企改制成民企,就是国有资产流失。总之,不管国企成功与否,均会招致非议。
目前,等着看王老吉笑话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很多人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广药能够成功运作王老吉,哪怕有一天王老吉成功与加多宝平分天下甚至击败加多宝,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是广药的功劳,而是广药背后的国资对市场资源的人化掌控所致。
同样,记者曾经从一位国企高管了解到,他在出差时往往用他所担任的社会职务进行自我介绍。其原因是这家企业的业绩平平,他不想因为这遭到不必要的非议。
据说这位高管并非个案,类似的“国企心理病”普遍存在。
其实从市场的角度而言,一家企业只有大股东与小股东之分,并无国资与民营的严格对立。在投资者看来,只要一家企业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符合预期的回报,就不失为一家优秀的企业。不过遗憾的是,现实中不少非理性的声音已经在事实上对正常的企业行为构成了干扰。
例如上药整体上市后,其他医药集团也跃跃欲试,如广药、通用技术等。但部分人士以新上药所折射出的种种问题为由,断定药企整体上市是自寻死路,其基本逻辑是“上药做不好,其他药企也未必能做好”。而某国企若想涉足民企曾经失败过的领域,则难免被冷嘲热讽,“民企都做不好,你国企肯定失败”。
不可否认,确实有相当一批国企令人失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万科、华润医药、格力电器、中联重科等具备国资背景的企业也同样令人满意。刻意制造国企与民企的情绪对抗对于双方而言并非福祉,更加不是造福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做法。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