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行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箭在弦上--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各大央行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箭在弦上

2013年04月02日11:1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导读】澳大利亚联储、日本央行今明两天召开议息会议,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例会接踵而至,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箭在弦上。4月2日10点,经济之声评论:谨防各国宽松政策伤及全球经济根基。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澳大利亚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从今天(2日)开始,将依次开始议息。

其中,澳大利亚联储今天(2日)议息。虽然去年澳大利亚联储累计降息175个基点,但从今年年初开始,澳大利亚联储一直在观望。市场对澳大利亚是否会降息,目前还无法做出一直预期。不过从去年来看,澳大利亚联储的货币政策比较宽松。

明后两天,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将主持上任以来的第一次议息会议。而上个月,在前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主持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决定把隔夜拆借利率保持在0到0.1%的水平。从白川到黑田,对于这次"黑白交接"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央行今后的货币政策必然更加宽松大胆。

英国央行也将在明后两天举行议席会议,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并且继续使用资产购买工具。

另外,欧洲央行也会在4日开始议息,面对欧洲经济低迷的局势,欧洲央行保持目前利率水平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也存在降息空间。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评论这个话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宽松已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可以说已经"宽无可宽"了。下一步,宽松果真仍将成为各国货币政策的主流吗?

张建平:从短期来看,宽松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属于经济低迷、经济复苏非常缓慢的过程。

去年四季度英国GDP下降了0.3%,大家都说英国已经进入了三底衰退的特征,今年2月份还失去了3A的评级,这对于大英帝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另外,澳大利亚是中国能源原材料非常重要的供给国,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让澳大利亚也感受到了很大压力。日本经济增速陷入衰退,增长非常缓慢。

现在看来,如果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不能有所起色,这个政策可能就要持续。

这些宽松政策对于经济体的刺激作用正在递减,目前,如果各国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对于全球经济将会带来哪些新的伤害?

张建平:各个国家在目前的形势下,通过宽松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给外贸企业的产品提升竞争力,宽松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国家影响不太一样。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国内有很多外贸企业,宽松政策会导致很多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包括中间产品价格上升,再加上中国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要素成本也在上升,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会加大。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发达国家实施宽松政策以后会改善市场需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又有一定的利好。综合来讲,全球经济现在面临着由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泛滥,以及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需不需要把他们主要的市场向国内转变,我们的贸易结构会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张建平:中国现在基本上奠定了在货物贸易领域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去年中国的外贸增长速度下滑了,但是全球市场份额仍然继续攀升,很多国家都通过货币贬值、用汇率来扩大贸易优势,但是中国没有这样做,中国应该会坚持稳定外需和扩大内需并进的方针。

一部分企业如果愿意外贸转内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市场的发展,但是中国外贸转内贸也有很大挑战,中国现在国内的物流成本比较高,营销环节的成本也比较高,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使得外贸转内贸成本上升而使得生产商难以获利,那么这种外贸转内贸就会遇到很大挑战。

从美国的量化宽松开始,人们就会担心输入型通胀的问题,现在各大央行的宽松趋向越来越明显,我们面临的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是不是越来越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监管层反复谈到对于通胀的关注,现在中国有哪些政策可以调整?

张建平:对于中国来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过去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有过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经验,因为中国外贸现在经常属于账户和资本双顺差,我们外汇储备还在增长,也会对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带来一定的压力。国内国外的压力综合起来,今年通胀又成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要通过深入跟踪价格研究预测通胀的发展态势,制定相关的政策。对于中国来讲,如果能努力保障各种产品的供需平衡,特别是涉及民生的一些农产品、食品和衣食住行,对于控制价格稳定,大家的心理预期也很关键,大宗商品的市场供给必须要加强。这些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通常是通过期货市场决定的,中国在这方面要加强一些相关举措。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