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使用效率低下 百万亿货币存量苦待“消肿”)网络配图
4月11日,央行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同时,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06万亿元。而前一天央行公布的2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近3000亿元。一系列的货币供应数据,在市场激起层层涟漪,关于货币超发的担忧开始发酵。
中国货币使用效率低下
今年前三个月M2增速均超过15%,这不仅令政府拟定的今年M2预期增长13%左右的目标出现更大的挑战,也凸显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随着M2余额不断扩大,M2占GDP之比也逐渐攀升至目前的近190%。
“M2占GDP比重的不断攀高直接折射出中国货币使用效率的低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市场上始终同时存在着‘钱荒’和‘钱流’的问题。其实,中国市场上根本不缺钱,只是钱不愿意流向实体经济。因此一旦出现刺激经济的需要,就要增加银行的新增贷款以及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来解决问题,从而造成货币供应量越来越大。”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目前,国内投资者缺乏投资渠道,加上政府加大对影子银行问题的整顿以及对房地产实施限购政策,因此大量资金回流至银行。而银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自然会增加放贷,忽略风险管理意识。”孙立坚认为,“这无疑会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
M2导致通胀预期升温
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是否表明中国的货币已经超发?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是否将日益凸显?有人说,目前中国M2占GDP比重接近190%,同期日本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238.8%,但其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俄罗斯的物价指数虽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却仅有43.9%。
光大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M2占GDP比重本是一个用于度量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概念,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判断央行无节制印钞的指标。事实上,一国M2/GDP的上升,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结构的演进都有关系,不能将之与货币超发画等号。
不过,孙立坚则表示:“即使M2快速增长不能等同于货币超发,但却不能完全否定M2快速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孙立坚认为,我们不能拿日本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日本的经济已经是病态的经济,经济基本处于不增长的状态。“只要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话,在如此庞大的货币供应量下,通胀一定是会上升的。”
“虽然,3月份中国的CPI增速出现回落,但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是暂时的。普通居民对通胀高企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而市场预期往往比实际能看到的通胀更可怕。”孙立坚进而指出。
央行需要货币独立性
尽管,3月中国外贸出现小规模逆差,惠誉更是下调中国主权评级,但是,人民币却依旧维持上扬的势头。“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控制外汇占款或热钱持续大规模流入的情况的话,势必加大通胀的风险,也会对当前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影子银行的整顿带来负面影响。”一位银行业内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
在市场资金如此充裕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又将何去何从?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刘熀松预期,4月份后货币政策会继续中性偏紧,M2增速今年也会有一个缓慢地下降。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尤宏业认为,资金面仍然比较宽裕,在经济不强、通胀温和的情况下,预计央行可能采用正回购对冲,不会有更多政策动作。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同样预计,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等工具的可能性暂时不大。
“应该还给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央行不具有独立性的情况下,即使市场资金泛滥,当前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也只能小打小闹。”孙立坚指出,“央行既要控制通胀不过快上升和金融机构风险可控;然而作为财政部资金支付的窗口,在各个部门均要求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在两难之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出现‘忽左忽右’的状况。”
-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大涨 不应盲目跟风
- 人民币兑日元一天升值5% 专家称日版QE杀伤力大
- 人民币兑日元累计升值超5.8% 市场继续看空日元
- 人民币汇率触及涨停 力压强势美元
- 人民币对美元今年首触涨停 创汇改以来新高
- 交行获准成为首批人民币对澳元直接交易做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