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全面公开“三公经费”自然明了【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财政信息全面公开“三公经费”自然明了【2】

2013年04月18日08: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三公经费”的公开备受公众关注。从2011年开始,中央部门开始公开上一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据,部分地方政府也逐步开始公开。

课题组对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0个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开了“三公经费”,但公开的部门数量不尽相同,多的有29个,少的只有1个。

据介绍,为了方便做好“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在《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新增加了“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和“其他交通工具运行维护”等科目。

“三公经费”评估认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会暂时推进“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但却阻碍了整个财政信息公开的工作,从信息公开的顶层设计上来看,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公开“三公经费”,只要将整个财政信息公开了,人们自然就会知道真正的“三公经费”是多少,现在专门去公开本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上没有的“三公经费”,并且为了公开还专门去设置这些科目,其结果不仅不能让真正的“三公经费”被公开,反而有可能被其他科目遮掩起来而看不清楚。

公开的“三公经费”数据中,有些地方的数据明显存在问题,反映出地方“三公经费”公开的真实性有待考察。比如,当地公开的数据显示,新疆卫生厅、建设厅、文化厅和商务厅在2012年没有一个人因公出过国(境)。调查中发现,新疆2012年公开了23个部门的“三公经费”,其中有18个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都为零,只有财政厅、交通厅、国资委、体育局和地税局5个部门有“因公出国(境)费”。

课题组认为,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种顺应民意的应景之作,在没有整体财政信息公开的情况下,被公开的“三公经费”其全面性与真实性不免令人怀疑,对于实现让社会监督政府的目标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存在隐患。

课题组建议,鉴于许多预算单位存在用项目支出弥补基本支出缺口的做法,为保证被公开的“三公经费”的真实性,一定要想办法堵住用项目支出补贴基本支出的普遍做法。建议允许条件成熟的地区采取“开前门、堵后门”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开前门”,合理调高基本支出预算定额,解决基本支出偏低的实际问题;“堵后门”,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并进行项目支出前评审,堵住通过申报项目支出预算来弥补基本支出预算不足的“后门”,解决部门间基本支出“贫富不均”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三公经费”公开的财政监督效应真正落实到位。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