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之诺”这两个字作为品牌给人的商品品类联想,最接近的恐怕还是衣裤鞋帽之类,硬要跟汽车攀上亲,着实得多打几竿子。不过,华晨和宝马两家的竿子已经打过,给其新的合资自主品牌取了这个名字,那也是没办法且别人也管不着的事。当然,在这两位看来,这个名字是个好名字:“之”字代表其中国文化的属性,“诺”是指信守承诺。华晨宝马合资自主项目负责人邵宾说,新品牌定位于“承诺”,凸显了企业对传承的关注以及创造“属于中国的高档汽车品牌”的决心。
品牌名称文字方面容易自圆其说,但图形LOGO产生歧义或误读,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据说,对于新品牌的命名,华晨宝马花了不少心思,从慕尼黑到上海再到沈阳,设计团队提出了十多个方案,最终敲定了一个LOGO图案:其视觉核心就像拇指相扣握在一起的一双手,象征承诺、合作与信任,也寓意着连接。而整个LOGO积极向上的结构,则象征着创新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是,不知别人怎么想的,反正笔者见了这个LOGO却产生不出厂家设定的那么多美好的联想,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掰腕比赛的场景,现场感之强,怎么挥之都不去。掰腕的印象既成,“合作”的寓意全无,“承诺”和“信任”也变得牵强,其中所能寓者,也只有“较劲”、“对抗”之意了。
一旦有了“掰腕”联想,找实证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事实上,实证似乎也不难找到。就像之前已经存在的几个合资自主品牌至今并不被业界看好,甚至被批评越来越“空心化”一样,华晨宝马的之诺一面世,也被一些人兜头泼了凉水。理由很简单,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从来都是面合心不合的,他们在一起的联系纽带是政策和利益,这种关系除了彼此利用,剩下就是“较劲”和“对抗”了。这种观点虽然偏激,但合资企业之中外双方多少都存在矛盾冲突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2012年5月,在华晨宝马二工厂建成投产仪式上,华晨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祁玉民发表讲话称:“合资企业搞自主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品牌属性、技术的知识产权、零部件采购等各个环节的主导权,将引发新一轮的中外双方博弈,最终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外方企业占上风”,“与其发展合资自主还不如直接借助宝马之力提升中华、金杯等现有自主品牌竞争力。”
祁玉民所谓“博弈”,其实就可以理解为掰腕子。对于博弈结果从来不持积极态度的祁总在一年内发生如此大的观念巨变,竟欣然与宝马达成协议推出之诺这一合资自主品牌,分析人士推测他可能是“受到什么压力”。当然,“压力”说也许只是一种推测,若一定要使用“压力”这个词,不如把背景放大,说是华晨面对未来感到了巨大的发展压力,这让祁总不得不向现实而不是宝马妥协。古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说合资自主这条多数合资企业正在走的路算是一种时务的话,华晨与宝马推出之诺之举,也算明智。至少华晨与宝马之间当下不会因为合资自主这事掰腕子,伤了和气,也算是对得起费半天劲想出的那个品牌LOGO了。
放下华晨与宝马这两个大人的关系先不谈,只说之诺这个孩子。既然已经生下来也上了户口,怎么把他养大,这才是关键。虽然与其他们合资自主品牌不同,之诺父母其中一方有着豪华身份,但这个背景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少成长方面的实质性帮助,而作为贴上“新能源”标签的新一代,之诺的双亲既没有成功的经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一种前途未卜的状况,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之诺坎坷的命运。之诺之诺到底能否值千金,就要看它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