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应改变导演中心制模式--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应改变导演中心制模式

2013年04月25日08: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编剧余飞 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5日讯(记者邵希炜)19日,中国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在鲁迅故乡绍兴召开。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编剧余飞以《当代国产电影的原罪》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国产电影已经形成了导演中心制的制作模式,呼吁社会关注编剧的工作,维护编剧的权益。

  余飞表示,现在大部分曾经的电影编剧都开始转换从事电视剧剧本创作,电影剧本创作反而成为副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两点:首先,电影创作无法实现编剧自己的艺术理想;第二,电影创作费时费力,无法保障编剧权利,无法满足编剧的经济需求。余飞认为,按理说编剧创作好剧本,导演将电影拍摄出来后,一定能实现编剧的艺术理想的,但实际上,无论完成片是否成功,编剧从中获得的名利与导演和演员相比都有天壤之别。余飞称,电影编剧是为了配合导演完成梦想或理想的一种辅助职业,即使再优秀的编剧在导演那里也不可能成为创作的主导。同时,越是优秀的编剧越会被大腕级别的导演“盯上”,而越是大腕级别的导演越不可能给编剧足够的话语权。

  “国产电影已经形成了导演中心制的制作模式,一个电影导演一旦有某部片子一炮打响,几乎就可以一劳永逸……而再成功的电影编剧,仍然可能在后续的创作中被他人随意修改甚至颠覆作品,连报酬和署名权都被剥夺”。余飞表示,因为编剧无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因此电影编剧纷纷把电影创作当成副业。

  “电影编剧永远处在一种被海选的位置,这并不是编剧们愿意的事情。”余飞表示,每一部作品都应该在坐着那里逐步成长、成熟,变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但实际上电影编剧经常处于多人合作或者听命于导演的方式,这无法令编剧对整个作品有完整的把握。随着进口大片数量的持续增加,“目前的国产片已经到了生死关头,“编剧们感觉“自己与中国电影一起站到了悬崖边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否定导演中心制这种现存的电影制作模式。有些编剧不得不走向制作——自己成为电影导演,薛晓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一个成功典范。

  余飞最后表示,当代国产电影的原罪,就是重制作,轻剧本。编剧应该在剧本创作时给出三个条件:与导演平等的话语权、满意的费用、合理的署名。他认为,没有以上权利,每一个编剧都会在合作时战战兢兢充满恐惧,恐惧的结果是导致他们从电影院走向电视台。“他们像被悍妻长期虐待的丈夫,以为自己只是暂时离家到情人家里寻求安慰,但妻子如果不会自省,他们就只好将小三扶正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