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从审计报告具体问题中发现制度漏洞--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人民财评:从审计报告具体问题中发现制度漏洞

刘先云

2013年05月14日08:56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10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发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编制不完整等问题;有的企业投资决策和工程项目管理还不够规范,部分项目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的问题,个别项目因经营决策不当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不够,内部制度执行不力,对下属单位的内部管控存在薄弱环节,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已经使绝大多数国企在公司治理、财务规范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对“小金库”的长期治理,已经使私设“小金库”的做法基本杜绝。但从审计结果来看,部分国企财务违法和不规范现象还比较突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违规发放工资、奖金、福利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违规集资建房、盖楼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2008年至2011年,国电集团公司所属13家公司发放的4617.79万元奖金未纳入工资总额;2009年至2011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所属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等5家单位列支3399.59万元用于给职工发放购物卡;等等。

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侵蚀了国有财产,同时也加剧了行业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对此,必须严肃财经纪律,严禁违规、超标准发放各种福利,对违规发放的负责人要予以严厉处分。

财务收支核算不规范、不明确,以及虚开票据等“糊涂账”现象也比较突出。比如,2011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所属7家单位存在未按规定核算收入和成本等问题;2008年至2011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所属上飞公司等两单位支付外协费取得的票据不合规,涉及金额8.10亿元,等等。

这些财务不规范行为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首先,收支核算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抓手”,财务核算不规范很可能影响企业的科学决策,削弱公司总部对子公司和各部门的决策约束和财务管理。其次,财务不规范、不透明还给部分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提供了侵吞国有资产的便利。再次,财务收支混乱,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偷税漏税,影响国家的税收征管工作。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值得关注的是,审计报告中还发现了不少决策失误问题,带来的损失还较为严重。比如,2008年2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五矿内蒙古镁业项目,因前期调研不充分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损失1652万元。2008年4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未经批准将“河北三河糙米物流项目”变更为精米加工项目,导致计划配套的糙米加工项目不能如期投产,累计造成亏损4033万元。再比如,对3家国有银行的审计还发现,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存在违规发放贷款问题,进出口银行业和农业银行违规贷款数额已高达数十亿元。

要避免公司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亏损,这一方面有赖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企业内部相关意见,同时广泛收集和吸引外部行业信息和分析报告,推动决策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兼顾管理人员的当前薪酬和预期回报,并坚决杜绝高管人员通过亲友进行利益输送等行为。

此外,对可能由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合理评估。对确属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要分析决策失误的原因。对行业形势误判、决策明显失误的决策者,要及时进行合理的人事配置。对因利益输送、以公谋私导致决策失误的,决策者更应受到严厉的处罚。

应该说,这次审计过程给不少国企上了很好的一课。目前,被审计的企业都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关企业制订完善了规章制度785项,对70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些积极反馈和良好态度,无疑有助于国企管理水平和财务规范的提升。但无论如何,这些国企的管理者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不能翻新手段套取企业和国家利益。

(责编:聂丛笑、刘阳)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