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上,李克强总理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番话,引起强烈共鸣。在掺假羊肉、“毒生姜”等事件接连发生之际,“重典治乱”这一共识更加凸显。
食品安全问题为何难解?一个重要症结在于违法成本过低、代价太小。有人曾痛切地说:病死猪一头才二三百元,要达到5万元的立案条件,这得多少病死猪?现实中,有案难立、以罚代刑等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则是非法利益的强劲驱动,使得一些人不惜顶风作案,甚至边罚边犯。
触动不法利益,才能震慑那些作奸犯科的灵魂。遏制食品领域“违法者吃香”等不良现象,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严惩犯罪行为,从而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从国际经验看,重典治乱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剂良方。
近来,从有关食品安全的“最严”司法解释出台,到“最严格”“严厉打击”等词语频现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一再释放依法治理、从严监管等明确信号。高压线通电才有威慑力,捍卫餐桌安全,既要织密法网,更要不断打出执法重拳,使不法分子“步步惊心”。如此,才能让老百姓餐餐放心,持续提振对“盘中餐”的信心。(郑 平)
(责编:郝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