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解读2012年平均工资数据 经济增速影响工资增幅--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统计局解读2012年平均工资数据 经济增速影响工资增幅

2013年05月17日09:33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手机看新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676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如何认识2012年平均工资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工资增幅有所回落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使得工资增幅有一定回落。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回落2.5和1.2个百分点。

尽管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818亿元,增长15.6%。这些都为促进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增资政策力度不减促进工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着改革工资制度,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23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以上。无论是调整的范围还是幅度,都与去年基本持平。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各级政府仍保持了较强的增资政策力度,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

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提高了员工工资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一些企业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有效解决“招工难”现象,或者为了吸引和稳定科技人才、技术工人,采取了提高员工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等措施,促进了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工资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总体相符

与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幅度基本相符。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工资增长是居民总收入增长的首要贡献因素。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加2755元,增长12.6%。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四个构成要素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7336元,增长12.5%。正是因为城镇居民工资的较快增长,才有力带动了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提高。

与居民储蓄增长趋势基本相符。收入是决定居民储蓄的最主要因素,收入水平与储蓄存款增加额高度相关。2012年,伴随着作为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的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住户存款余额也明显增加。据统计,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为4102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4061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

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平均工资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具体到每个个人,对工资增长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对占全部就业人员41.2%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的89743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5119元、10286元。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61.5%。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

(责编:聂丛笑、刘阳)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