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来自哪里,责任由谁担?--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广东查出30余批次镉超标大米,产自湖南江西广东

镉来自哪里,责任由谁担?

2013年05月23日09: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针对广受关注的大米镉超标问题,广东对省内大米加工、流通、储备等各环节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一次大范围摸查。该省食安办21日深夜的通报显示,抽检的大米中有30余批次镉超标。

    镉的来源需要说清

   大米镉含量超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近几日,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摸查、回应,还有地方至今未作说明。在此,人们有理由对一些情况提出疑问:

  一、大米镉含量超标,通常由于土壤和水受到污染,那么土壤和水中的镉又来自哪里?是源自重化工业污染,还是由于农业种植养殖环节使用的产品?责任由谁承担?按涉事地方公布的调查结果,米厂符合生产要求,整体环境空气与水质也没问题,而原材料稻谷又来自当地,镉是从什么渠道进入的呢?其他作物是否面临同样的问题?

  二、广东本次调查显示镉超标大米主要来自本省及其邻省湖南、江西,是否跟其主要消费本省及周边省份大米有关?其他省份种植的大米是否存在镉超标问题,是否需要有一次全国范围的摸查?

  三、镉超标大米如何处理?怎样避免问题大米“改头换面”后被不良商贩重新推回市场或销往监管不严的地区?谁来监管,谁来负责?

  食品安全涉及每一个人的健康。污染源需尽快查清,防治污染的措施需尽快制定,对相关作物或产品的全过程安全监管需要加强。

    目前,广东省各地已对餐饮环节查获的镉超标大米进行下架封存,要求企业召回问题大米,对相关单位的立案查处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广州要求,米和米制品须出具镉检测合格报告才能经营

  此次大范围摸查中,广东省质监局、工商局、粮食局对大米获证生产企业、大型粮食批发市场、粮库等进行了抽检。

  广东省质监局对全省618家(目前全省共有729家大米获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111家停产)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成品库房中的大米产品进行抽样,共抽检大米成品762批次,合格751批次,镉超标11批次。

  广东省工商局抽检市场上销售的大米342批次,其中镉含量项目合格322批次,不合格20批次。广东省粮食局对库存粮食进行抽样检验,全省共抽样473批次,镉含量等卫生指标全部合格。

  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不合格名单显示,镉超标大米(以及大米制品的原料)大多来自周边的湖南、江西,也有少部分产自本省的清远、韶关、佛山、台山等地。例如,一款产自湖南株洲县春风大米厂的大米镉实测值高达0.93mg/kg(镉含量的标准值是≤0.2mg/kg),而广东清远清城区石角粮食管理所粮食加工厂的金凤牌大米高达1.12mg/kg。

  针对镉超标大米问题,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决定,对已经查明的问题大米全部下架封存并处理。副市长贡儿珍表示,下一步将强化日常监管制度,落实溯源监管。广州市范围内米和米制品必须出具镉的检测合格报告,才能上架经营或使用。要监督职能部门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确保来源清晰、可追溯。

  此外,5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了顺德市场大米检测结果。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抽检27个杂货铺、食品店、购物中心,发现6家店里的大米镉超标,镉超标大米产自湖南。在生产环节,也查出了一批原料来自江西、广东乐昌,在顺德加工的镉超标大米。

  湖南攸县表示,镉超标大米原材料稻谷收自当地农户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前公布的8批次大米及米制品镉超标中,涉及湖南攸县3个米厂5个批次的大米。记者从湖南攸县了解到,不合格米厂的大米原材料稻谷,主要来自当地农户,销往广州和攸县本地。

  攸县官方向媒体通报了广州方面的抽检结果:攸县大同桥镇大板米业3个批次抽检不合格;攸县高和夏生大米厂1个批次抽检不合格;攸县石羊塘田星大米厂1个批次不合格。

  据介绍,这3个厂家的原材料稻谷主要从攸县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石羊塘镇、桃水镇等地的农户家收购。攸县已要求涉事米厂在规定时间内将有问题批次产品召回和下柜,并责令存在问题的厂家停业整顿。另外,组织监管人员对上述企业成品库的大米进行监督抽查,已送至省级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全面分析产品的质量状况。

  攸县初步调查表示,3家涉事米厂均手续齐全,符合生产要求,3家企业周围10公里内没有重金属企业。攸县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水质常规监测断面的水质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要求。

(责编:李彤、乔雪峰)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