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首登职场工作不称心 不如自己创业--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90后首登职场工作不称心 不如自己创业

2013年05月24日16:15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张峥晖走在绿草如茵的学校操场,5月的校园阳光明媚,微风清凉。

  这样的好景致却没让他放慢脚步,而是一头扎进树人大学创业园的办公室,疯狂地联系业务——在对应聘各种不满意并灰心后,他决定自己创业。

  今年走上人才招聘市场的,像张峥晖这样的90后已经成为主力。

  这个夏天,注定是22岁的张峥晖,人生中最无法放松的时段。

  校园招聘会早在上个学期就开过了。张峥晖没有投出一份简历。

  大学四年,每年的校园招聘会,他都会去。

  大一是出于好奇,纯属看看热闹。他跟着密集的人流往前走,入口处像一个漩涡,被身不由己地推来搡去。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找工作原来这么难。

  大二时他陪一位同乡学姐去投简历。这位学姐,在他眼里绝对是标准优等生,成绩好,性格活泼,工作能力强,实习经验丰富。唯独,不太美。张峥晖至今都记得,招聘会结束后,学姐瘫坐在台阶上,那一脸的沮丧和迷茫。

  大三那年的招聘会,算是张峥晖的“练兵场”。他试着考虑,如果是我,会投哪家。张峥晖学的是国际贸易,他琢磨着,国企是首选,但放宽条件考虑私营企业会让自己找到工作的机会多一些。但招聘会最后,他看到很多企业把大摞拿不动的、或许是已经pass掉的简历丢弃在现场,被收废纸的老伯喜出望外地打包搬走,于是暗暗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海投’,找到门当户对的再下手。”

  大四,张峥晖终于成为招聘会的“主角”,结果却很不“入戏”。最大的障碍,就是大多数公司开出的薪酬标准太低了,“起薪只有一两千元,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在杭州怎么活?”小伙子说得很坦率,自己好歹念了四年大学,不想就这么“打折促销”了。

  其实,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相比名校生,他这样的三本高校毕业生,出身不好;工作经验微薄;还是外地人。“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大公司不多,招聘条件看上去没有太多限制,面谈之后还是发现,人家就想招硕士或有工作经验的。还有一些小公司,我摸不准他们的发展规划,更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他说起来头头是道。

  作为班长,张峥晖向记者总结班上同学毕业后的4种出路:第一是使劲考公务员,图个生活安稳,但能挤过独木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第二是考研,再当一次应届毕业生。但在树人这样的三本高校,选择这条路的本不多,“有的同学担心找不到工作,才去考研。”这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的心态——把就业压力延缓到3年后再说吧,可是3年以后呢?

  张峥晖最终决定不走寻常路——自己创业——做兼职中介。

  这盘生意,张峥晖从大三起就开始张罗了。见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去做兼职,他就把学校宣传栏里的“狗皮膏药”都发展成自己的客户,做起雇主和雇工之间的牵线人,一年下来也有近10万元的盈利。为此他还成功入驻学校的“创业园”,分得半亩三分地。

  眼下工作不好找,他决心把这盘生意搞大。

  办公室10平方米不到,目前由张峥晖和另三位兄弟“坐镇”。其中一个是大三学生,以他的名义还能和学校再签1年的租房协议。这就为张峥晖他们省下了一大笔开销。

  上周末杭州房交会,张峥晖意识到商机来了。他提前跑了几家房产公司,揽到一些发传单的活,再分派给手头百余位“会员”。

  他自己也从早到晚泡在会场,一方面监督“会员”干活,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能多拜拜“码头”。他几乎把所有的展位都跑遍了,交换名片,晚上回去再把搜罗来的联系方式做成表格,方便日后逐一联系,“今年房交会的成交量不高,我就能忽悠老板,要加大宣传力度呀。你出半个厕所的钱,我帮你设计、制作、发放宣传单,一条龙服务。”

  说着,张峥晖发动他的白色三系宝马,会客户去了。他说,生意要在同行的竞争和客户的挑剔的夹缝中经营得红火,好车是个门面,所以才硬着头皮向父母“贷款”买车。刚入手的新车,半个月就跑了2000多公里。

  “我想趁年轻,多闯闯,如果实在不行,再回台州老家找份稳定的工作。”最后,他还是亮出了底牌。记者不禁又想,在699万毕业大军中,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这样的“退路”。

  今年走上人才招聘市场的,像张峥晖这样的90后已经成为主力。

(来源:钱江晚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