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全向记者展示他的课题研究报告。
原标题:“中国模拟人之父”林大全:研制造福于中国百姓的模拟人
三十余年的坚持,林大全在国内开创了仿真材料和仿真人体模型的研究领域,发明了36种300多具拥有高度拟人性和民族性的中国模拟人
这位四川大学教授说,机器人是代替人进行危险、繁重的劳动,而模拟人,则是代人受苦,为人类造福。
说起林大全,上网搜索,关于他的代言词太多了。“我国仿生幅照人体模型创始人”、“中国模拟人之父”、“中国当代名人”、“世界杰出成就人物”。
从伞兵躯干模拟假人到直升机抗坠毁实验假人,再到航空弹射救生假人……30年时间,林教授独孤奋战,研发出400多具假人,填补了中国模拟人研发的空白。也正是他对这一领域的研发,开创了我国人机系统的“仿生工程学科”,为我国医学教育、抢险救灾、战地救护、缉私禁毒案件提供了中国人的实验模拟人。
采访林大全教授,记者看不到名人的闪耀光环,却无不被他积极乐观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对科研执着的态度感动着。
【荣誉篇】
他被誉为“中国模拟人之父 ”
我们知道,肿瘤诊断治疗的医学工程、高速运载工具的安全工程、核电工程和军事工程等重大领域,都紧密涉及人体健康与安全,不可能用活体来检测。那么,有没有替代品呢?
人类的替身“仿真模拟人”的想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原子弹专家,世界体模发明人S.W.Anlderson教授,为评价日本原子灾难受害者辐射损伤而首次提出并成功应用的。这一应用,让众多科学家纷纷步入理、工、医交叉的人体仿真模型科技领域。
鉴于技术原因,目前也只有美、英等少数国家掌握模拟人的关键技术。而我国著名科学家林大全教授30年如一日,倾注心血历经艰辛,成功研究生产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仿真人”系列产品,使中国傲然跻身世界“仿真模拟人”研制的高端领域。
上世纪80年代起,林大全开创了我国仿生人体模型及仿生功能材料的研究,成为我国仿生幅照人体模型的创始人。林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模拟人之父”。“我要做的,是造福百姓的模拟人”
1980年前后,肿瘤的放射性治疗,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医疗技术。
但在国外,仿真辐照体模已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被广泛运用。但国外的所有指标都是以欧美人种为基础,以欧美放射诊断治疗、防护为目的。这些方案和技术在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资料几乎为零,就连一些专业人员也不知道“模拟人”(phantom,dummy)为何物。
从简陋的替代物开始,采集到一些数据,但这种实验采集到的信息未经验证,医院哪敢使用,而且还引起同行的嘲笑。面对国人基础数据极度缺乏与经费的匮缺,林大全决心“一切从头做起!”
三十余年坚持,林大全在国内开创了仿真材料和仿真人体模型的研究领域,发明了300多具拥有高度拟人性和民族性的中国模拟人,使我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研究生产人体模型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