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环街头随处可见财务公司。
香港财务公司的生意十分兴旺。
针对虚假贸易套利现状 记者分别在广东和香港展开调查——
追踪人民币套利系列报道
追踪
上周,本报报道了《虚假贸易“一日游”,年套利30%~200%》一文,被媒体广泛转载,在金融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记者从香港市场了解到,除了通过虚假扩大贸易额冠冕堂皇地进入内地外,旨在套利人民币的热钱,还可以通过香港街头的账务公司分散地进入内地。
本周记者追踪了解到,外管局等有关部门,近期已经多次下文加强对“虚假贸易套利行为”的管理,但广大商业银行基层普遍并不了解该类政策。
专业学者认为,目前的措施,对于虚假贸易套利行为的遏制效果微乎其微,想要彻底遏制,必须从海关管理、金融系统“双管齐下”;监管境外流入资金,需要量化细致。
赴港调查
套利人民币热钱
通过找换行进入内地
那么,虚假贸易背后的资金是如何进入内地的呢?本报记者周一亲临香港市场了解到,除了通过虚假扩大贸易额冠冕堂皇地进入内地外,旨在套利人民币的热钱,还可以通过香港街头的账务公司分散地进入内地。
找换行助资金入内地
昨天通过询问香港街头的找换行向内地汇寄人民币的价格是多少?本报记者了解到:每100港元可买入79.18元人民币,手续费为零,两小时内即可到账,也即汇入内地100万元人民币只需126.29万港元,资金规模越大越便宜。如果是人民币流出内地汇寄到香港,这一价格是每79.45元人民币可买入100港元,同样无手续费。
香港市场上,投资者、业内人士近期对于“人民币”的追捧如火如荼。通过香港找换店汇寄资金出入境的价格和银行相比并无大差别。关键是,银行对每日汇入内地资金上限的规模通常是5万元人民币,而香港金英人民币找换行的郑经理对本报记者直言:“我们可以无上限地帮助资金进出内地市场。”
上环德辅道中的加诚行找换有限公司有关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两三千万元的资金进出境也是一两个小时到账。
兴业找换汇款公司表示:“现在投资者更喜欢购进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在内地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一是内地银行竞相揽存,存款利率高,如果是买银行理财产品,一年的回报会稳赚4%~5%,而港元及美元的存款利率远低于此。更重要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内地的股市还处在危机前高位的三分之一的低位,而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创下新高,欧洲股市虽受欧债危机牵制,但也涨到了历史高位的三分之二的水平,香港股市也几乎收回失地。
人民币比港元惜售
香港尖沙咀碧仙桃道新达找换店的老板告诉本报记者,如果用人民币换港元,金额超过10万元的汇率还能优惠3%;用港元换人民币,即便金额再大汇率要么没有优惠要么不到0.5%。什么原因?兑换店老板说:“人民币没有那么多货。”
香港市场上人民币比港元惜售,是资金卖出港币追逐人民币的重要迹象。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相当多的人民币找换行,这些找换行都是在香港注册登记的合法经营公司,可帮助资金合法绕道边境。
其途径是:境外资金进入香港找换行的账号,找换行集中这笔资金通知内地有关的合作方,从合作方内地的账号里汇寄资金给内地客户。同理,资金流出内地也是通过如此渠道。这样,两地资金从账面上看起来没有进出边镜,只是资金在两地市场通过找换行进行重组利用。
本地调查
理财经理不知加强监管文件
周一,数家省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均表示,上月中旬至月底,分行办公室先后三次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文件,旨在加强外汇资金监管,对于“虚假贸易”行为均进行了特别的论述。
其中,《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同时要求银行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加强对虚构贸易背景等行为的甄别,主动报告可疑交易并采取措施防止异常跨境资金流入。
然而,记者走访了广州、深圳市内的诸多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与平安银行,理财经理却对此普遍不知晓,就连公司业务、柜台业务、信贷业务、境外资金监管部门的人士也多数并不知此事。
一位负责境外业务的银行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客户的单据齐全、手续合规,我怎么知道他做的是否是虚假贸易?就算心知肚明,也要拿出证据来呀。还有,向谁汇报可疑交易?什么时候汇报?”
虚假贸易的多样性:
汇差可做交易 香港转款很方便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除了利用境外、境内的利率差异套利的行为,“人民币套利”行为还有多种方式。比较常见的还有利用离岸、到岸的价格差异来套利,操作规则有点类似于期货交易,向银行拆借资金后故意延迟或提前货物交割时间,赚取汇率差异,被很多外贸型企业当作套利工具而长时间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人民币套利的方式,是利用2~3个金融市场的人民币汇率短时间差异来做投机操作,甚至自设“盘面”与其余投资者对赌;该类行为普遍存在于打着香港注册地址旗号的外汇、黄金投资公司里,资金往来则基本是通过地下钱庄去操作的。
该类行为的危害性最大,不仅导致了热钱流动,还可能导致别的投资者巨额损失,已经违反了中国内地有关“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规定。
业内人士:
从海关环节管理更有效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傅晓霞教授认为,需要从其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去监管与严控。
业内人士表示,在研究虚假贸易的过程中发现,其最大的漏洞在于贸易标的的出口环节。按照中国海关管理进口产品的免税、退税规则,海关系统如果能对案值大、体积小、价值低的出口产品加以严查,是可以将多数的虚假贸易扼杀在初级阶段的。从海关环节“量化”监管,要比在银行系统监管更有作用。
外管局等相关部门也应将“可疑”贸易标的列入上级监管范围,比如5000万元以上的境外流入资金应报请人行系统审批等;对于大额、巨额的境外往来资金,应增加监管手续,加大虚假贸易的时间成本。文/记者曼妮、陈海玲
图/记者陈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