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钱荒”背后折射出的政策意向【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钱荒”背后折射出的政策意向【2】

2013年06月24日19:5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资金空转:“钱荒”背后的金融异化

  央行面对“钱荒”按兵不动的态度,最终指向的是银行间市场盛行的“资金空转”问题。

  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过去20多天里出现的“钱荒”现象,居然是在全球货币供应量最多的国家里上演。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其实并不缺钱。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存量达104万亿元。

  “在中国这样一个储蓄率如此高的国家,银行居然缺钱,只能说这并不是总量上的‘钱荒’。”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看来,中国的资金在总量上并不荒,“钱荒”是个结构性问题。

  “之所以出现银行缺钱现象,核心问题是越来越多的资金在空转,并到了监管层不能容忍的程度。”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会将银行资金转向信托市场,以追求更高的回报,而信托资金在层层杠杆后又会大量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在连平看来,这样的结果造成了资金价格越来越高,制造业领域融资越来越困难。

  “钱荒”现象的背后,折射的是金融的“异化”: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变成了“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在银行体系到处蔓延的“钱荒”表象之下,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

(责编:李彦增、庄红韬)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