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何况预期收益率并不意味着实际收益率。目前银行短期高息型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要购买高息理财产品,切忌盲目出手。即使是相对成熟的投资者,面对近期理财产品的异动,也应充分警惕风险
周末一大早,老妈叫醒我:“快,快去帮我取5万块钱出来。”睡得迷迷糊糊的我,一下子睡意全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从不理财的老妈把手机递给我:“‘××理财产品,30天年化收益8%,120天9%,一年期11%以上。’这比银行一年定存3%的利息可高多了啊。我都收到好几条这样的短信了,这个最赚,就买它了,赶紧的!”
“等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先问问。”我拨通了短信上留的电话号码,打开扬声器。
“喂,是某经理吗?”
“我就是。”
“请问您发来短信里的那款理财产品,是哪家机构开发的?”
“我们是与国内大型股份制银行××银行合作开发的,这您可以放心,不收手续费,1—3个月的1万元就可以起步。”老妈在一旁小声说:“瞧,大银行,没问题。”
“收益率就像短信里说的吗?”
“对,30天8%、120天9%、一年期11%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都是写进购买合同的。”老妈听完乐开了花,已经找来计算器算账了。
“这么高的收益率能保证吗?会不会亏本?”
“一般情况下是能保证的。”谈到风险,对方就有点语焉不详了。
“‘一般情况’,那要是遇到特殊情况亏了怎么办?”
“一般都不会亏的,风险非常小。”
又问了几句,我挂了电话,问老妈:“眼前看收益是挺高的,但是长远来看不一定保本,你是想先保本,还是一边期待着可能获得的高收益,一边担着亏本的风险?”
“不是说一般情况下不会亏吗?”老妈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别光看人数钱,看不到人哭啊。瞧,‘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近30%’,‘工行理财产品巨亏超四成’……”我打开电脑,搜出近日银行理财产品接二连三巨亏的非“一般情况”,老妈一看傻眼了。
可是老妈依然不解:“不是说收益率会写进合同吗?那不是有法律效力的吗?亏这么多不能跟银行要回来吗?”
“那是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是把当前的日收益率等换算成年收益率计算出来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能取得的收益率。也就是说,写进合同的收益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经我一番解释,老妈恍然大悟。
近些天,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部分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了7%甚至更高,这让不少人动了心思。但是,理财产品与存款不同,并非毫无风险,而且大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周报》显示,6月21日至25日,有200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4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何况预期收益率并不意味着实际收益率。目前银行短期高息型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对缺乏理财常识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要购买高息理财产品,更要详细咨询专业人士,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做好风险评估,切忌盲目出手。即使是相对成熟的投资者,面对近期理财产品的异动,也应充分警惕风险。
【微评】
@宋仕杰老师:在理财乱象丛生的今天,轻信别人是愚蠢的!关键一点就是别相信高收益!
@new号子:没有免费的午餐是个大真理啊,可很多人关键时候不记得。
@手机用户3131827465:去建行问一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29%),早都抢完了!大家注意风险啊!
@知味斋愚公No1:对极了!尤其是今年以来,风险是大了点。老年人更要认真考虑好再行动。
@小蚊子只好饿肚子:普通百姓是不是只可以存定期,等贬值了?
@JRYSXU: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给员工定任务非要完成,员工被逼骗客户购买,监督机构应该对此予以规范。要源头治理,别出了事再罚款处理,老百姓倒霉会骂政府不作为的。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3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