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矿关了,矿工散了
央视网(记者陈海宁 报道)6月26日,记者找到黄先生的时候,他正好休息在家,“我们的工作平时根本没有休息,如果是在以前,矿区工作忙的时候,我都没有时间和你聊天。”现如今,煤炭行业前景堪忧,夏季用煤量又低,黄先生多少也有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于是才有了记者和他的这次谈话。
吉林省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黄先生今年40多岁,出生于矿区,自幼生活在矿工之家。长大以后,他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工作,依然在大大小小的矿区抛洒汗水。“我做矿工已经20年了,这么多年,我的工资从二三百涨到了四五千,但这个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黄先生在矿区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主要负责地面和井下的“综采支架”。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个技术活,然而实际上它对体力的要求并不轻松。“我们负重最重的时候,要扛100多斤的U型钢,一天井上井下差不多要扛10趟。”黄先生在描述自己在矿区的工作时语气极为平静。他说自己早已习惯了辛苦,也习惯了在这一行业中经历的浮浮沉沉。
作为一名矿工,黄先生在大大小小的矿区都工作过,其中有私人企业,也有国有大矿。每当一家小型私人煤矿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倒闭或是被政府关闭,和他一样的众多矿工就要重新找出路。“私人小矿的矿工一般都是临时打工的,企业解散了,他们就重新寻找打零工的地方。”而那些国有矿的职工,在企业兼并重组后,会被分配到另一家煤炭企业。黄先生说,他也在煤炭行业的兴衰中经历了几次辗转,“在这一行业,煤老板可以创造神话,而我们仅仅可以维持生计。”
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生产运输继续下降,需求放缓,市场供需宽松局面进一步显现。黄先生认为,吉林省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吉林省煤炭资源并不丰富,而且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很差。”同时,他认为吉林省煤炭行业也必将受煤炭行业整体形势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今年,吉林省辽源市关闭小煤矿4处。另外,吉林省还将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企业数量,力争到今年年底将煤矿企业的数量控制在60个以内。同时,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
挖煤工们的“退休”时间表
央视网(记者马旭 报道)在新疆昌吉市50公里外的庙尔沟大山里,有近千名工人分布在周边煤矿里。他们大都来自内地,最小的只有20多岁,最大的超过60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挣钱。只是他们不知道,受煤矿行情影响,钱越来越难挣,但他们始终不离不弃。
几年不回家,只是为了挣钱给儿子盖房
60岁的李大爷,头发已经斑白。家里的土地被退耕还林后,他没有活干,就来新疆挖煤,10多年来一直在众多煤矿中“跳槽”,想找个工资高点的矿。如今他年龄大了,还是没有找到让他们满意的。
李大爷来自陕西山区,儿子已经成家,家里有一个小孙子。他很想抱着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但为了给儿子凑钱建新房,已好几年没有回家。
“我现在的工资最高的时候每个月4000左右,如果停工,就没有钱挣。”据李大爷介绍,他这两年给儿子共寄了3万元钱,家里条件还是不好,只要煤矿让干,他会一直干下去,等干不动了再回家。
跟张大爷一起干活的侯德发来自重庆,今年42岁,原来一直在山下的一个小煤矿挖煤。由于瓦斯爆炸致使煤矿停产,他来到了现在的煤矿,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元左右,比以前多了很多。
侯德发的家属都在老家,妻子在家种地,三个孩子都在上中学,花费很大,他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花。为了存住钱,他不敢随便跳槽,因为一天不干活就没钱挣。
对于当前煤炭行情不好、销售困难的情况,他说,这不是他考虑的事情,只要干活,老板就必须给钱,煤炭能不能销售出去,那是老板考虑的事情。
每月一万元工资不够花
冯元伟现在年产60万吨级的大煤矿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
冯元伟来自四川南充,41岁,在新疆干煤矿17年,从工人干到煤矿副队长。之前他一直在小煤矿工作,随着小煤矿不断关闭,不停换单位,直到换到现在的年产60万吨级的大煤矿。他的基本工资每月5500多元,另外还有安全和绩效工资。
按理说,冯元伟的工资收入比较高,但他告诉记者自己没钱。挖了17年煤,每天冒着危险下井,总共挣了30万块钱,在城里买了套楼房就花完了。
“儿子刚参加完高考,马上上大学,他的学费我还没有凑够。”冯元伟说,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买完房子,还欠了些外债。儿子马上上大学了,他急等着煤矿发工资,给孩子凑学费。
每个月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按理说已经不少了。但冯元伟家里的两个老人经常生病,妻儿的生活也全靠他的工资。所以,这笔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越来越存不下钱。冯元伟说:“大煤矿不会倒闭,我打算在这里一直干下去,直到老了,干不动了,再回家。”
杨士兵今年40岁,干煤矿10多年,他是冯元伟下属施工班组的一个班长,没有基本工资,不干活就没有钱。他现在每天带着5个队员在井下干活。如果不停班,他每个月能挣6000块钱。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煤矿上生活,妻子打临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夫妻俩每个月的总收入在9000元左右。
“两个孩子都在上中学,寄宿在学校。”杨士兵说,全家的生活费每月需要4000多元,再加上其他花费,基本存不下钱。在煤矿工作,不能保证每个月都有活干,所以只能满足暂时的温饱。“一切为了孩子,只有把孩子养大,才有时间想其他出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