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看来,3.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属于热钱性质的资金预计不低于2万亿美元。如果以加权平均7.2元人民币兑1美元估算,2万亿以上美元热钱对应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是14.4万亿以上人民币。这类资金的特点是不进入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停留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高流动性的套利活动。
背离实体经济 资金流动何时回归?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M2余额高达104.21万亿元。如此充裕的资金流动性,却并未让实体经济感受到“如沐春风”。
巨量流动性,究竟流向了何方?
房地产强势“吞噬”金融资源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只是在短时间内打压了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但长期来看,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市场预期依然存在,这就不断吸引着新的购房者投入资金,随着抱有获取高收益心态的投资资金持续增加,市场明显已经感受到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已经感受到了泡沫还在吹大。
坐落在北京西南二环的一个楼盘项目,其二手房6月成交均价同比上涨了45.66%。“今年春节前我看时一平方米还5万多,两三个月时间涨了1万,匪夷所思。”一位打算购买该地段二手房的李先生对记者感慨道,“大家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依然存在,尤其是学区房、交通方便的,上涨空间更大。”上地附近一房屋中介机构的置业顾问表示。
由此可见,房地产依然是民间资金投资的“避难所”。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市场回暖后,银行信贷资金也纷纷涌入其中,房企占据了相当一部分信贷资源。
据央行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末高3.6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贷款增加7103亿元,同比多增466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
有研究表明,北京市场对房价的预期是每年要涨5.9%,一旦维持住这种预期,就可以保持价格不跌甚至上涨。
从房价与工资收入之比来看,2010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当年的房价是工资收入的24倍;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469元,房价是工资收入的31倍。而国际上这一比例通常是3倍至6倍较为合理。
大多数研究机构认为,在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投机资金得到抑制,房地产泡沫膨胀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挤压,不过,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依然明显。
自2009年以来,大量投机资金涌入楼市,除了一线城市外,在鄂尔多斯、温州、太原等民间资金充裕的城市,通过借贷炒房的现象屡见不鲜。
且不谈土地价格上涨对开发商买地成本的影响,现实就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只是在短时间内打压了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但长期来看,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市场预期依然存在,这就不断吸引着新的购房者投入资金,随着抱有获取高收益心态的投资资金持续增加,市场明显已经感受到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泡沫还在吹大。”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认为,“房价上涨是中国发展所经历的正常时期,在土地资本化的过程中,政府也都会享受到资源红利,不过,近年来确实有部分地区房地产发展过度,资金追逐高利,融资资源也向房地产倾斜,在房价上涨的高预期下,加剧了泡沫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