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只涨不跌:80年代旧房20年价翻30倍【5】--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北京学区房只涨不跌:80年代旧房20年价翻30倍【5】

2013年07月09日07:2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缘何出现“学区房”?

  教育资源不均衡化和家长跟风追“名校”共同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化和家长追求名校的跟风现象,导致了“学区房”的出现。

  储朝晖介绍,义务教育法里规定了“就近入学”原则,该原则实际上是对政府的要求,即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政府就应该设立学校,并且同一区域范围的学校没有差异。现在反之,“就近入学”成了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孩子只能在家附近的地方上学,但又面临学校教育质量有差异的现实,于是家长开始根据好的学校来选择家的位置。

  储朝晖说,家长追“学区房”事实上是在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但家长对教育质量、“学区房”存在不够专业的判断,当社会评价认为某一学校好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学校好,产生跟风现象。

  但从本质上讲,如果学校不存在差距,家长就不会产生误判。而学校教育质量差距是长期以来,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结果,“政府办示范学校、实验学校,实际上就是对不同学校区别对待。”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分析师孔丹回忆,2007年以前,就有“学区房”概念,但关注度并没这么高。最近5、6年,很多外地人口在京落户,子女上学成为刚性需求,人口膨胀造成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好学校周边的‘学区房’竞争激烈,价格水涨船高,近几年虽然不断有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但‘学区房’房价从未降过。”

  如何改变“学区房”现状?

  北京通过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手拉手等平衡教育资源

  据了解,为了推动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北京市通过启动实施“名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手拉手”、推进“学区化”、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等支援远郊区县教育发展等工作。

  以“城乡学校手拉手”为例,这两年北京新建4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城市功能拓展区、新城建设区,这些学校与资源输入的名校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校长在两个校区拥有同等的人事、教育教学安排、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权力。新校区和原校区教育教学管理、教材、作业系统及校内考试评价实施统一管理。

  此外,2012-2013年,各区县新建、将建22所名校分校,其中小学分校有7所。不过孔丹说,对于知名学校在外城设分校等,“家长的认可程度不太高,多数还是愿意在城里买。”

  储朝晖认为,要改变“学区房”火爆现状,“只有政府尽到设置教育质量无差异学校的责任,学生家长也自然不会去寻找学区房。”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1年3月,北京市和教育部首批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向社会承诺: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记者 刘珍妮 李雪莹)

(来源:新京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