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需化压力为动力 重压之下期待突围--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经济结构调整需化压力为动力 重压之下期待突围

2013年07月11日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经济结构调整需化压力为动力重压之下期待突围

编者按: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和调整的过程中,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是中国宏观调控的平衡术需要转好的四个“球”。经济变局中,众说纷纭,为廓清迷雾,即日起,中国新闻网财经频道推出中国经济观察系列评论。力求理性阐释中国经济大势,客观梳理当下经济脉络,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深度解析经济改革和政策动向,以期为读者呈现真实的中国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9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调低了世界经济的增速,也将中国经济增速从8.1%下调至7.8%。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尚属首位,然而IMF刮来的这阵风传递了外围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突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

无独有偶,9日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也表明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PPI为-2.7%,中国经济需求不旺盛,经济下滑压力仍然比较大。专家预计,今年二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跌到7.5%。而6月份CPI涨2.7%,创下4个月以来的新高,这反映出物价水平的超预期反弹,下半年物价压力还会加大。

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数据也显示,6月份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3.1%和0.7%,出口17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这一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下半年外贸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问题。比如老生常谈的产能过剩问题,比如备受争议的信贷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比如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问题,比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甚至包括各方面的市场化推进的问题。

因此从国家层面看,宏观调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既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又要使物价不涨出上限,这是一个双重压力。

在9日召开的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其实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一直在推进。自政府换届以来,简政放权,金融信贷政策改革,财政税收改革和居民收入分配改革都在稳步推进。但有学者认为,推进速度和力度不够,经济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呼吁,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不能再用旧的增长方式,更不能再走靠强势政府海量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

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由来已久,转变和调整过程肯定会碰到压力甚至阻力。但常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必须将压力化为动力,使经济发展真正成为有质量、高效率的增长,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坚持民生优先。发展要让人民满意、使人民受惠。

面对诸多的声音和质疑,中国不需要回避经济结构的问题,也不会回避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更不会回避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讨论乃至批评都将带给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更多的动力。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内动力”。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期待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加速推进,在众多压力之下突围。(曾会生)

(责编:聂丛笑、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