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张祎 姚玉洁 吕冬)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低于第一季度的7.7%。
尽管如此,政府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动摇。大规模刺激会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本届政府一直呼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决心通过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来化解难题。
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证明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由于海外市场疲弱,国内负债高企,过往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唯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服务业和消费来拉动增长,才能让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空前复杂。适应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变资源浪费,都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看准的目标、可行的方案就要果敢决策,毫不动摇。”
经济在摆脱旧的增长方式过程中必将经历阵痛。结构性改革或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降至政府的底线。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将被淘汰。切断“僵尸”企业和某些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会导致较大范围的违约,从而冲击金融行业,一些银行或因坏账激增而面临危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知名经济学家余永定认为,为了改革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中国经济现在确实出现了比较疲弱的态势,但是并没有突破政府或者大部分经济学家心中的下限。政府强调结构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是非常正确的。”
他表示,无需对中国增长潜力产生悲观或恐慌情绪,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8%之间,推进改革的大环境就没有问题。
政府也会控制结构性改革的速度和节奏,以防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
巴克莱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说:“人们要有耐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虽然对经济增速下滑做好了准备,但它也一定会守住增长的底线。”常健说。
深化改革的时机仍在中国政府这一边。企业大量裁员的担忧正在减弱,同时公众对GDP增速放缓的理解在增加。劳动力需求继续超过供给。迅速发展的服务业吸收了大量被制造业裁掉的工人。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第二季度平均每100名求职者有107个工作机会,第一季度是100名求职者对110个工作机会。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新一届领导人深化改革的决心没有动摇,扩大市场开放、减少行政干预仍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业务主席李晶预计,在未来数月内,财税体制、资源定价、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会更加明朗。
“政府要有保有压。压就是压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要去杠杆、去库存。对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应给予更大支持,这样才能逆转现在投资者情绪低迷的困境,才能出现真正的结构性调整。”她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