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消费靠谁“救市”别打嘴仗(热点聚焦)--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投资不应背黑锅 消费亦非万灵药 

投资消费靠谁“救市”别打嘴仗(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2013年07月27日03: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近来,针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提出“放弃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是因噎废食”的观点,学界和媒体引发了“投资消费谁应充当经济增长的主力”的争论。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投资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投资不应为所有问题背黑锅。当务之急是解决盲目扩大投资的体制根源和负面效应,尽快走出合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正确道路。

1 投资成了烫手山芋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过去依靠投资驱动增长的模式日益受到质疑,提高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声音逐渐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林毅夫却逆势而为,公开表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不是消费”。他的观点一经报道,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众多非议。

“‘投资’成了一个不好的代名词,甚至被有些网评家认为是我国经济中一切问题的根源,而我则是少数还在强调投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说,把居民收入占比下降、货币超发、创新能力不足、污染、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归结为投资惹的祸,因而认为我国应该放弃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改为以消费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一种头痛医脚、因噎废食、“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

投资”突然成了“烫手山芋”。吴敬琏认为,宏观经济每次出现问题,惯常的办法是采用所谓“中国模式”,也就是强势政府去动员海量资源投入去救市。他指出,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粗放增长在宏观经济层面造成的问题,是货币超发、务积累,最后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和增长减速。

2 投资现阶段仍是主力

争论背后,有其深刻指向。专栏作家刘胜军说,围绕“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指向了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是继续维持高投资率还是降低投资率提升消费率,政府是继续涉足基础设施等经济领域还是坚决退出经济领域。

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林毅夫认为,其原因在于消费的持续增加以收入增长为前提,而后者有赖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来源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两者都必须以投资为载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要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降低交易费用,消除增长的瓶颈。没有投资,就不会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劳动生产率不提高,增加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继续增加,就只能靠举,越积越多,到还本付息时,危机就来了。

的确,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导致很多问题产生,但投资在当前中国经济中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中国的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等发展道路才走了一半,还有一大半路程没走完,这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提升消费有赖于老百姓收入增加和投资的拉动,在投资消费问题上,不能矫枉过正,消费地位上升和投资下降需要一个过程。

3 改革投资方式提升效益

投资不应为所有问题背黑锅。专栏作家王琰琰认为,之所以让林毅夫先生的释放潜在需求的投资拉动论背了很多黑锅,主要原因就是如何解决盲目扩大投资的体制根源和负面效应,如何走出合理投资拉动的正确道路。

“合理适度的投资是需要的,关键是要改革投资方式,提升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徐洪才说,投资应打破政府的垄断,简政放权,让民间资本进入,发挥社会的潜力。投资方式要改变,进行多元化融资和投放,还要有市场化的运作,政府在其中可以充当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的角色。

抛开“投资”与“消费”的嘴仗之争,专家指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它们背后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尽早跳出究竟是投资还是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藩篱。因为单纯的内需拉动增长,讨论的仍然是总需求的概念,而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角度看,核心问题是内部总需求从何处产生。”国家信息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表示。

张茉楠指出,现在着重需要探讨的是我国高投资率背后的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尽快调整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从外部需求推动转向内部供给推动,而不是内部消费推动。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生产率对提升总供给的根本作用,才能打破供给约束,真正释放生产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责编:苏楠)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