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产业经济冰火两重见生机--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上半年,有的产业陷入亏损,有的却呈现爆发式增长 

上半年我国产业经济冰火两重见生机

本报记者  鲍  丹  白天亮

2013年07月29日04:01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核心阅读

  ■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增长势头。应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困难产业走出困境,朝阳产业更上层楼

  钢铁陷入亏损边缘、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光伏龙头企业接二连三收到资本市场“退市警告”、风机“老大”华锐陷入巨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快递业务量上半年增长60.6%,连续27个月增速超过50%;网络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增速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

  上半年,我国产业发展为何会冰火两重天?怎样看待当前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困难产业如何走出困境,朝阳产业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结构出现新变化

  第三产业发展在增速上领先,在总量上已与第二产业接近

  不难发现,煤炭、钢铁、光伏、风电这些困难产业都属于第二产业,而快递业、互联网商业等高速发展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我国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统计数据清晰显示,上半年,无论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从就业数量看,第三产业都稳居三类产业首位。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在总量上与第二产业接近,在增速上领先。固定投资方面,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7805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99382亿元,增长23.5%。就业方面,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自2011年以来已稳居吸纳就业的第一位。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013万户,首次突破千万户大关,占全国企业户数的七成以上。

  整个服务业中,新兴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6月份的数据显示,邮政快递、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电信传输服务业、环保治理服务业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保持在58%以上的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出现令人欣喜的增长势头,与前一阶段的调结构努力密不可分。以各地纷纷争取的“营改增”试点为例,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购买服务可以抵税,大大激发了企业采购现代服务的积极性,使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率先试点的上海市,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6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浙江省试点的第一个月,全省新办试点纳税人5293户,增加最多的是文化创意服务业,占新办户数的23.1%。

  从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将扩大至铁道、通信等行业,服务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发展正面临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有望不断优化。”刘元春说。

  危中有机辩证看

  部分产业面临严重困难,是结构性矛盾累积的结果,也蕴含了许多调整的好契机

  刘元春认为,部分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是前一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不断累积的结果。

  无论是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还是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这些困难产业有过高速发展的相似经历,现在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产能严重过剩。以煤炭产业为例,其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10年高速增长,2010年以来年均增加煤炭产能4亿吨,产能建设明显超前。如今,前几年动工的新增产能正加快释放,市场供求失衡不断加剧。“除了市场周期性因素外,前一阶段倚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导致此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说。

  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也蕴藏着不少难得的调整机遇。

  2012年6月1日,居民阶梯电价全面启动,我国电价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今年1月1日开始,我国电煤价格“双轨制”终结,煤炭市场化画上圆满句号。“一般来说,供需宽松是改革推进的有利时机,对于影响深远、涉及多方利益博弈的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尤其如此。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热,为推进各项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缓冲区间,这无论是对我国理顺市场机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对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经济整体转型升级,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说。

  不仅政策调整面临难得契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观动力也不断增强。在市场倒逼压力下,从前坐在家里等客户的企业,纷纷开始强化营销体系、研究市场需求;从前一元独大、一枝独秀的企业,纷纷开始延伸产业链、向上下游要效益。“跨界”成了业界最时髦的词汇,市场成了资源配置的“指挥棒”。

  即使在形势严峻的钢铁行业,企业经营水平也在显著提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虽然亏损面仍在扩大,但86户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户均亏损比去年同期降低36.91%,即每户少亏1.5亿元。从户均盈利情况看,今年1—5月份,户均盈利58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43%,即每户多增加2020万元的利润。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耗能产业开始“减速”,高技术产业不断“加速”。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半的六大高耗能产业(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等),一季度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而耗能较低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则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比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

  调结构、推改革不松劲

  政府应尽快建立市场化的长效调节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困难产业如何走出困境?朝阳产业如何更上层楼?专家认为,说到底,是如何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在企业层面,困难产业已经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成为普遍共识,发展顺利的产业更应吸取前车之鉴,避免再走“重规模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的老路。

  政策层面可以着手的地方也有不少。

  如今,不仅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开始全面启动,就立即陷入新型的产能过剩困境。“这反映了当前结构性问题的严重性,更说明结构调整的政策实施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刘元春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过数轮产能过剩,眼下这一轮程度大、影响深,化解的难度很大,行政手段调节产业结构的弊端已经充分显露,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矫正和调节作用,尽快建立新的长效调节机制。例如,建立新兴准入制度,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指标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

  帮助企业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政府可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据估算,在前两年的高煤价背景下,税费负担占煤炭企业销售收入的30%,如今煤价下跌,企业税费负担更显沉重。姜智敏建议国家组织一次行政性收费的清理,简政清费,加大“费改税”改革力度。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一项调查中,90%的企业认为政府监管对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假冒、仿制、不正当竞争等屡见不鲜,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监管力度不足。不少企业呼吁,在电子信息、互联网、电子商务、医药和医疗器械、能源等创新活动最为活跃领域,率先建立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促进创新的现代监管体系。


 

(责编:田原、吕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