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为还欠账“崽卖爷田 ”--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四处融资债台高筑  土地收入难抵本息 

地方政府为还欠账“崽卖爷田 ”

本报记者  罗  兰

2013年07月29日05: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国家审计署最近的审计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债务规模有扩大趋势,债务风险凸显。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审计署将下大力气进一步摸底。7月28日,审计署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专家表示,对地方债总量扩张可能引发的危机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尽快叫停卖地还账的做法,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凸显

  近两年来,一些地方债务逐步攀升。根据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情况,截至2012年底,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85万亿元,两年以来增长了12.94%。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中国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马晓方说,两年来,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增长率超过20%,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

  这些背负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在融资和偿还能力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审计署有关负责人指出,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问题突出,隐蔽性强、筹资成本高,蕴含新的风险隐患;融资平台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还存在违规担保、违规融资、改变债务资金用途、债务资金闲置等问题。

  从还债能力看,有些地区过度依赖土地收入,4个省和17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有55%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但这些地方2012年需还本付息额已达其可支配土地收入的1.25倍;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规模增长快、偿债压力大、借新债还旧债比率高。

  快出政绩短线思维作怪

  部分地区敢于大肆举债,究其原因还是领导为快出政绩,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思路在作怪。

  “由于地方债务多用来进行公共基础性建设,所以它的偿还能力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加上“举债”的数字规模远远大于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因此使得地方政府最后“债台高筑。”

  借债不怕,关键是是否能偿还。事实上,很多地方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偿债的做法越来越难以为继。国家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18个省会和直辖市,有17个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比例高达95%。

  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幅的下降,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越来越不能满足偿债需求。《审计结果》显示,由于2012年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偿债压力加大: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73亿元,为当年可支配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表示,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充分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已经被土地财政绑架了,而这显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最典型的就是当前房价泡沫越吹越大。

  绩效评估仍需要精细化  

  对于地方债务总量不断扩张有可能引发的危机,审计署表示,要高度重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抓紧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督,切实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吴卫星认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绩效评估。出于城镇化的需要,很多地方政府可能还需要大幅度负债以实现地方经济目标,如果仅仅控制负债规模,会使得地方政府去寻求非正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这时需要把地方的经济目标分解,要明确哪些目标是合理的目标,哪些任务是地方政府必须完成的,哪些是可以交给市场解决的。

  “地方政府必须对其依靠负债获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负责。政绩的考核也不应该只关注其地方经济的短期效果,而应该对更为长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吴卫星建议。   

(责编:田原、吕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