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枸杞,红火了日子
凌晨4点多,黎明的东方初现一抺鱼肚白,更多的人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乡里。
而此时,宁夏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却已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红艳艳的枸杞一袋袋、一堆堆早已码放在了交易摊位,卖者待价而沽,买者精挑细选,一番讨价还价,一派繁荣景象。
交易中心市场南门口,“赢领商机@市场”的大幅海报下,农行中宁支行的工作人员已经一溜儿摆开桌子,摆放好宣传折页、彩页,向围拢来的枸杞种植户、流通商贩们介绍个人网银、转账电话、手机银行等业务和产品,并耐心回答他们的询问。
自7月初,农行中宁支行专门抽调了20多名骨干人员组成服务小组,每日凌晨4点多就进入交易中心,一组集中设点宣传,另一组分散到市场的零售区、固定摊位区、大宗货物交易区、外地枸杞交易区和市场四周的店铺,向从事种植、贩运、加工和成品销售的杞农和商贩们宣传、推介农行的各类业务和产品。
“万行长已年过5旬了,但每天都坚持和我们一起早早到市场来,他还自己制作了‘口袋版’产品宣传手册,我们的电子银行产品很受老百姓欢迎。”农行中宁支行产品经理白玉烨向记者介绍。
白玉烨提到的万行长是农行中宁支行副行长万海荣,当地人,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收获了极好的人脉,很多枸杞种植户、流通户与他都很熟,亲切地称他“老万”。万行长不仅推介农行产品,还特别注意“售后”工作,收集客户对农行服务的反馈,每天服务工作结束返回支行的路上,总要提醒白玉烨,张三要办个转账电话,李四的网银证书快过期了,王五对手机银行使用的还不熟,等等¨¨¨
“我们不光要把产品推出去,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用起来,觉得好,离不了。”万行长的营销哲学看似简单,但要做到,需要大量、持续的付出与努力。
近年来,农行中宁支行的干部员工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支行的几位负责人都是交流干部,副行长白桦是主管三农业务的行领导,家远在银川,有时几周都回不上趟家;分管财会的胡维聪副行长虽是女同志,每逢工作旺季也是哪忙冲到哪,儿子高考都没有请假,一忙起来家都扔在了一边,心里装的全是工作。”提起几位支行领导,白玉烨由衷地赞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口碑也是最重要的。
又何止是干部呢,赞服于行领导的白玉烨,自称“80末小女人”,对农行各项金融产品熟知如云,是支行枸杞市场服务小组的骨干分子。撂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凌晨4点多与同事们一道进驻市场,3个小时的集中服务后再返回支行上班,晚上加班整理收集的商户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宣传资料,踏着月光回家。
正是凭着这样贴近一线、真心为农的责任担当,农行中宁支行通过对当地枸杞全产业链持续不断的金融服务,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农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庄严承诺,使宁夏枸杞这张“名片”更加响亮,更让这小小的火红的枸杞,红火了老百姓的日子。
资料显示,中宁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8%来自于枸杞产业。目前,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干果4万余吨,年产值16.5亿元,均占全国的40%左右。全县2万余人从事于枸杞行业,其中贩运、加工、流通吸纳8000多人就业。小小枸杞带动的不仅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群众致富,还辐射、解决了邻县甚至外省区的劳动力就业,每到枸杞采摘旺季,数以万计的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的闲余劳动力,有组织地来到中宁,从事采摘工作。枸杞交易中心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2万吨以上,占全国的65%,交易金额达40多亿元。
近年来,农行中宁支行通过持续不懈地跟踪营销服务,已先后与2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2家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提供从种植、收购、加工到物流等全产业链资金支持,实现了3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条的“全覆盖”,枸杞产业贷款市场份额占据当地同业的80%以上,成为全县支持枸杞产业发展的主流金融机构。
“目前,我们商会的会员大概有400多户。从2007年成立商会当年发放贷款270多万元算起,农行已经向370多户会员累放贷款4.6亿元,目前贷款余额1.2亿多元。”中宁县枸杞商会会长周佳奇向记者一行介绍,“通过几年的运作,没有一个会员发生过欠贷欠息的情况,农行真心帮助我们解决资金需求,我们也教育自己的会员要讲诚信,要和银行一起保持良好的合作,长期的发展。”
也正是因为有了当年依托枸杞经销大户联合成立中宁县枸杞商会的平台,农行中宁支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了“合作社基金+龙头企业+商户”、“商会+农户联保”、“抵押+担保+25%质押”等组合担保模式,解决了分散农户缺乏有效担保的难题,扩大了对枸杞行业的贷款规模,支持该县枸杞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中宁县枸杞专业合作社院内的一个车间里,记者一行碰上了正在忙着筛选枸杞的杨华。小伙子30刚出头,说起话来很慢很腼腆。杨华说,6年前,他还是一个“一穷二白”连孩子奶粉都买不起的困难户,唯一的资历就是跟随父亲收购枸杞练就的识货选货的眼光。“当时,最缺的就是资金,亲友不愿借,银行又没法贷。”那时的杨华,站在枸杞地头,面对红艳艳的珍珠一般的枸杞,前途一片茫然。了解到农行对枸杞商会的信贷支持后,杨华加入了枸杞商会,得到了农行的资金支持,如今已是一家注册公司的法人代表,还被评选为“中卫市杰出青年致富带头人”。“从最初的贷款几万元,现在贷款上百万元,每年能赚个四五十万吧。真的是要感谢农行这几年的支持,让我过上了有车有房有奔头的好日子啊。”面对记者关于收入这个敏感的提问,杨华想了想,最终告诉了我们。
“没有农行枸杞贷款的支持,我发展不了这么快。”提及农行中宁支行,枸杞商户柴中山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几年前,他还只是县城里的一个小商贩,手头没有多少周转资金,不敢接大单。2007年以来,他从农行中宁支行陆续办理了44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扩大了经营规模,并于2008年在北京景秀大地批发市场购买旺铺一间,常年向北京客商固定供货,销量可观;2009年瞄准江浙等发达城市市场,在浙江义乌批发市场选址租赁商铺一间,圈存了南方供货市场;2011年投资400万元在中宁县滨河西路自建3200平米枸杞加工厂,进口烘干机、色选机样样不缺,年加工销售枸杞1200吨,实现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年收入近200万元,小柴的日子如同中宁枸杞一样,火了!
商贾云集的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是农行中宁支行信贷支持投资新建的一个集烘干、分级、拣选、杀菌除尘、包装、储运为一体,融检测、配送、信息、科研、会议浅谈、文化传播为一身的大型综合性枸杞交易市场,自2011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建成后,预计实现年30万吨枸杞及枸杞系列产品交易、加工和仓储能力,年现货交易额125亿元,年市场交易经营收入3000万元。食品标准化销售要求、现代物流业标准,使全县100%的枸杞干果及枸杞系列产品实现产品质量检测,进一步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中宁枸杞”的品牌价值。
为方便枸杞商户的结算支付需求,随同原枸杞交易市场搬迁而来的,还有农行中宁支行的惠农延伸服务点。9点多钟,当记者一行走入市场综合管理中心宽敞的大厅,农行中宁支行的延伸服务点窗口前,两位客户正在自助交易终端上进行查询、转账等操作。大厅里,我们与枸杞交易中心的一个固定摊位的女老板李宏香聊了起来,“早晨交易了有7万多元吧,一般日均交易在二、三十万元,现在很少用现金交易了,农行教我们用转账电话、网上银行,又快又安全。”李宏香说。
几年来,农行中宁支行依托惠农卡,向广大枸杞种植户、流通户,加工户、贩运户推广提供存取、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同时,更积极营销、推广个人网银、转账电话、手机银行等新型结算方式,大大地减少了市场的现金流通量,也将现代化的金融结算方式推广、普及到了广大的农村、百姓,如今,持卡存取、贷款、转账、结算、缴费、消费、理财等,早已成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习惯。
“仅这个星期,我们就为枸杞种植、加工、流通等农户安装和开通转账电话25部、个人网银40户、手机银行74户、借记卡62张……”白玉烨一脸的灿烂,“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提供了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加深了杞农对现代金融产品的认知,也提升了农行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
“7月以来,我们根据市场交易时间早、结算需求量大的新情况,以客户需求为第一要求,将延伸网点服务时间提前到了早晨7点钟。”农行中宁支行行长崔兴说道,“员工们确实很辛苦,付出了很多,但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服务“三农”是我们的市场定位和蓝海市场,像蒋超良董事长说的,我们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把服务“三农”作为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落脚点和检验标准。”
(来源:新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