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手”

2013年09月06日09:42        手机看新闻

刘燕华,国务院参事,博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室主任、所长,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司长、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以传统的视角看问题,是用现在的眼光总结过去,然后再根据过去发生的变化去推断未来应该做什么,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今天我们以另外一个视角看问题,我们用未来的发展大势,反逼、倒推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两种不同的视角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今天我重点谈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

核心提示

●目前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规模经济,用垄断来进行产业发展的这种模式会受到严重冲击;

目前所谓的产业权威也可能在新时代下被逐渐淘汰。

●3D打印机值得我们关注,将来可能会带动整个生产过程和消费模式变化。

●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一个产业的未来,因为世界在变化。

●我们每一个学生,要从过去传统知识的受教育者转化成为一个对新时代的思考者。

第三次工业革命,让360行行行受影响

新经济将改变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处在酝酿之中,虽然它不成熟,但它是大趋势。现在有很多的新生事物都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比如说中国,从去年十一开始,网购的销售总额就超过了零售,这是人们万万想不到的,现在马云要在金融界搅局,网络的金融也开始了,还有3D打印,现在很多企业开始产业化了……可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向我们走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初开始,是以蒸汽机为标准的工业革命,以煤作为基本的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初开始,以电气化以及使用石油天然气,来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说,世界到这个时候,应该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大家普遍认识到,那就是以绿色科技为领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由此,能源系统会发生变化,生产结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并且会带来一系列的其他变化。对产业来说就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技术、乃至于新的领军人物会层出不穷,异军突起。传统的模式改变了,新兴的模式在形成。

其中,有三个产业群在不断形成或者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的主导。第一个是绿色产业群,以绿色能源和人的健康为基本目标的体系,正在形成。第二个是云,也就是在网络和新型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快速发展,而且向各个产业去渗透,渗透得非常深刻,这样的结果就使世界的感知和认知发生了变化。许多过去在后台的产业将进入前台。第三个产业群就是制造业出现的新产业群,它以3D打印为基础,3D打印也被称为层层的制造,叫立体制造。

另外还有个就是运作模式,这个运作模式是分部式的运作模式。今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式是要从规模化、全球化的那种方式转化到区域化、地方化、个性化,也就是世界要走入一种简量化的运作方式,各地的生产可以实现半自备自足,交通运输会大幅度减少,人们的绿色出行会更加简洁,个性化越来越突出。目前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规模经济,用垄断来进行产业发展的这种模式会受到严重冲击。目前所谓的产业权威也可能在新时代下被逐渐淘汰。与此相反的是有很多新型的个体群体,或者是云社会的一些组织,会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来说,还是以能源支柱为基础的,是指由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化。可再生能源必须要有一个采集收集器,他存储系统要有新型的基础设施,在运作过程中,也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智能化电网,这是能源体系。与能源体系发生变化的同时就是交通运输的动力也会发生变化,物流体系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普遍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期大致就是20年,假如转型了,在新的环境下就有一席之地,如果这段时间没有转过来,有可能被世界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是时间的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是转型的主要方向,主要转型在基础设施上。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拉动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它占到GDP增长的40%左右,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对今后发展的投资。第三个特征就是扁平化的发展方式,现在的社会的运作模式会发生变化,资源会进行重新组合,这种变化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给许多小人物、小企业提供很多的机会,过去的运作方式是垂直式、垄断式的,这种方式要逐渐削弱。扁平化的运作方式要打破目前体制和机制的许多障碍。

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向各个领域渗透。它并不是指我们前面说的三个产业群的问题,这三个产业群渗透到各个领域,应该说是360行行行受影响。

绿色建筑:一个充满生机的方向

能源是一个国家和一个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是煤的进口国,石油也要大量进口。不光是中国,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出路。那么新的出路在哪儿?可再生能源是最能够实现的技术。按照计算,太阳照在地球上一个小时的能量能够满足全球一整年的能源需求。假如把地球上的风能收集起来的话,也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科技发展或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的一个目标。对于分散分布的那种可再生能源来说,第一步是如何采集它,然后是如何处理,通过这种网络来进行使用和运输。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如何使可再生能源变成工业化的生产、使用,然后进入千家万户。

一个小区域要有一个采集系统、收集系统,再大一点就有局域系统,再大还有电网。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它摆在议事日程上,绿色能源是美国的一个行动计划,到2020年的时候,美国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20%。欧盟也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到2050年能源供应50%来自于可再生。

中国也有规划,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要保守很多。可再生能源发展应该加快速度去推进,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能源的生产能力有,另外能源需求量也很大,但是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计划为什么没有执行起来呢?为什么说中国的风能产能过剩?因为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中间隔着一条鸿沟,中国能源服务体系没有运转起来。还有中国体制机制的障碍,按照中国的电力法规定,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电力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就是国家电网,它希望你使用它的电。所以,可再生不仅是技术没完全过关,还有就是我们体制机制的障碍。

下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应该成为中国结构调整的一件大事。最近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国家也发布一个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看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上面会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近来中国雾霾天气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雾霾就是因为能源消耗太多,这表明中国发展可再生能力,是整个经济调整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下一步中国会在这方面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是第一个领域。

第二个领域,中国能源大概有30%是建筑业和居住的能源消耗,也就是建筑业将来在新的革命下会受到冲击。中国下一步发展,离不开建筑业,今后的建筑业发展和目前的建筑业的形式和模式不一样,会发生重大变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筑的功能会发生增量的逆转,除了传统的使用和这个居住功能之外,建筑物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可再生的能源的载体。按照欧盟的测算,如果世界所有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的话,可以满足全球所有的能源需求。建筑物就是一个可再生能源最现成的载体。一个建筑群就要形成一个局域微电网,它要实现自给自足的调配模式。一个社区,要设一个局域网。我们讲的绿色建筑,具有生态的含义,也具有能源的含义。利用建筑物进行改造,之后用电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发展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基本趋势。绿色建筑,也是今后长远发展的方向。

借力“3D”,人人可以进行产品制造

由于3D印刷技术的流行,世界上物资的大进大出会大幅度减少,很多物品或者产品的生产,可以通过这个网络,通过计算机的这种传递可以在当地制造。人们的很多教育、沟通,可以通过云技术来实现。这个结果会对交通拥堵趋势有所缓解。再有一个趋势,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后,加油站会变成电锅,汽车走着走着要上电锅上充电。交通设施发生变化,出行减少,运输减少,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

制造业,首当其冲的技术就是3D打印,学名叫增材制造。未来世界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通过3D来打印。比如说我们需要一双鞋,脚量完后,3D一打印,几十分钟之后就可以拿到鞋了。打印食品,要维纳斯图案,也可以打印。最近轰动一时的就是美国打印出一把3D手枪,还可以使用。中国也有3D打印,比如北航,可以用钛合金制造非常复杂的飞机零件,过去一个飞机零件需要很多大型的设备,很多人,花几千万人民币,进行制造,而且花很长时间,现在3D打印就可以了,这说明中国在这方面一点不差。

今后好像3D打印无所不在,似乎无所不能。一个3D打印机可以在工厂生产产品,同时也可以进入家庭,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就像冰箱一样,成为家庭电器。中国有一些企业开始制造这个3D打印机了。3D打印可能会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3D打印机也要一代一代升级。可能有一个人有好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投在网上去,可能有人感兴趣对它这个想法进行修改,有一些制造不是说某一个人来做,是全社会都来参与。或者有一个设计,其他人受到启发,他举一反三,他可以制造其他新的产品,制造的产品会五花八门,我们想要这个产品的话,不需要到商店去买,而是自己做。

有了3D打印机之后,有了物流新手段之后,在网上卖创意,就可以了。3D打印技术应该说是全面超越了传统的集中型的层级式的生产组织结构。这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这跟互联网、手机一样,这几年发展这么迅速,所以3D打印机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件事情,将来可能会带动整个生产过程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企业假如没有3D打印的超前准备的话,可能在新的形势下会迅速淘汰。

再谈一个数字化城市(社区)的云服务,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一种新的资源模式,在新的社会形式下,无形资源可能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把这个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社会的发展。这就要说到云社会、云社区了。今后的云社区体系会越来越发达。云社区形成好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带动了创新带动社会进步。在云社区的架构下,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重要。还有就是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云的服务体系,变成新的产业,医疗卫生服务、社保、就业等等,也是通过云的体系来完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云的作用会无所不在,渗透到产业中去,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渗透到政府的管理中去,这一切需要一种高智能,高智商的管理。

全球化:处于一个重新大洗牌时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会渗透的各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都要同时推动。我们不得不说美国,创新是一直走在前面的。美国三大优势,软实力非常强,第一个,人才向美国流,全世界70亿人中最精英的人才基本上到美国,中国是在13亿人中培养人才,然后很多优秀人才到美国去了。美国第二大优势,世界的重要资源,如金融、石油是以美元结算的,不受黄金支配的限制,可以掌握流动性。第三大优势,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起到主导作用,特别是一些国际规则、文化产品、国家软实力。谈到中国劣势,尤其是人才培养机制。中国不把这个改了,会对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对于创新来说,美国也是在进行很多创新模式的转型。除了硅谷,最近几年,特别金融危机之后,另一个新的创新核心在美国又形成了,它就是以波士顿为核心,以MAT和哈佛大学为代表的中部创新核心,它的发展劲头非常迅猛,所以,被称为创新梦工厂。归结一下,他们特别注重创意,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一个产业的未来,因为世界在变化。

中国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的进步,另外也有许多问题出现了。在这种关键时刻,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我们必须要实现跨越。人类的发展是分阶段走的,从最早走向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下面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走向生态文明的这么一步,所以我们提出向生态文明进行转化。绿色,云,加上3D,并进,推动生产环境的改善。目前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达到了人们容忍的极限。所以,第一,重点行业要节能减排。再有,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建设,已经摆在国家的议事日程上,就是优化能源结构问题。第三个,要推动循环经济,主要是瞄准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

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必须要有超前准备,新型的动力系统应该是各个行业都应该关注的焦点。另外一个,智能设备的发展,与我们的商业运作模式、生产模式是紧密相关的,要通过改革形成转型。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世界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重组,这种大洗牌的时代就要到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准备。我们往往在欢庆取得能力突破时,突然发现,在新一轮竞争中又落后了。所以,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瞄准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需要人才,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而假如说目前中国教育在培养传统所需人才的话,那将来,20年之后,这些人才基本上是废物和半废物。我们每一个学生,要从过去传统知识的受教育者转化成为一个对新时代的思考者。对于教育体系来说,这是非常严峻的挑战,所以要进行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我们现在必须要有所准备,让年轻人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落伍。

我们必须要对年轻一代人刮目相看,尊重他们的创意,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跨越式创造,年轻人最具发言权。一场颠覆式的革命正在悄悄酝酿,创新是根本驱动力,假如我们沉醉于传统进步,将来会追悔莫及,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的时代需求。

(新华日报记者梅剑飞根据刘燕华在中山陵“太湖论坛”演讲整理)

来源:新华日报(2013年07月17日)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