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北京西站南北广场月内统一 17年“一站两制”结束

于丽爽

2013年09月07日08:21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西站南北广场月内统一 17年“一站两制”结束

  北京西站,北广场归西站管委会管理,南广场由丰台区管理。这一存在了17年的“一站两制”模式将宣告终结。昨天,记者从西站管委会和丰台区了解到,本月,丰台区将把改造一新的西站南广场移交给西站管委会管理,南北广场将统一进行交通组织和客流疏散,实现当初“地铁疏散40%客流、南北广场各疏散30%客流”的规划。

  “一站两制”南北失衡

  北京西站“一站两制”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据介绍,1992年,市政府决定建设北京西站,由于占地主要在丰台区,南广场的开发建设权也交给了丰台区政府。当年,丰台区成立了“南广场建设指挥部筹备处”,并同时组建了北京兴丰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没有向国家伸手,也没有向市政府要一分钱,就开始了对南广场的开发建设,十几栋大楼相继拔地而起。

  1996年,北京西站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火车站之一,并由西站管委会负责运营管理。由于管委会只有北广场的管理权限,旅客进出站口全部安排在北广场,北广场的人流、车流、物流就显得异常繁忙。到2009年,北京西站的年客流量达到8400多万人次,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北广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没有进出站口也没有开通站房的南广场,门可罗雀,几乎没有旅客。2006年,丰台区开发建设了地下商城和车库后,南广场依然客流稀少。

  北忙南闲,南北失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当初规划的地铁疏散40%客流,南北广场各疏散30%客流,也无法实现。

  南广场出租车调度站已移交

  2010年1月春运期间,为缓解北广场售票、进站压力,南广场首次投入使用,增加了4个进站口,一个售票大厅。

  南广场投入使用后,随着客流的增加,管理问题突出:交通拥堵、打车不便、游商遍地、警情多发。实行属地管理的太平桥街道,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改变不了“小马拉大车”的现实。

  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一条路可走:南北广场统一交给更具条件的西站管委会。

  移交之前,市政府决定先对南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并由市重大办将其列入缓解交通重大工程。

  改造工程于2012年8月完工。凹凸不平的地面铺上了大理石地砖,乘车环境更为舒适;广场地下工程得到加固,运行能力提升;出租车调度站、广场照明等设施齐备;三横三纵的道路打通,形成微循环;工地上遗留的十几处工棚拆除,待建工程也被高端写字楼和大酒店取代,商业焕发生机。

  为美化南广场环境,丰台区投资栽种了上百棵银杏树,在入口处搭建了绿化景观,还把美食城等项目盘活。

  2012年7月,丰台区政府和西站管委会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报审北京西站南广场管理体制调整工作方案的请示”,2012年8月,市政府专题会上予以批准。

  今年6月30日,太平桥街道办事处将南广场出租车调度站移交给西站管委会管理,标志着整体移交工作开始。本月,丰台区将把改造一新的西站南广场移交给西站管委会管理。

  “以商养站”模式将终结

  南北广场统一交由西站管委会管理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南北广场将成为一个整体,由一套人马实行统一的管理机制。”西站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每到春运期间,要在南广场搭建临时售票窗口,西站管委会都要向丰台区相关部门申请,今后,这些事项西站管委会自己就能决定。

  移交后,西站管委会将在交通组织、客流疏散方面进行新的调整。

  “以交通组织为例,这么多年,北广场有公交场站,离地铁一号线也比较近,大部分旅客还是习惯走北广场。”这位负责人介绍,移交后,西站管委会将会增加投入,提升完善南广场的交通设施,把客流向南广场疏散。

  移交后,治安管理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过去南北广场之间有条红线,马路牙子北边归管委会,南边归太平桥街道,游商就跟城管打游击,街道的来了他站在马路牙子北边,管委会的来了他就跑到南边,两边的人都拿他们没办法。”太平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移交后,不管是秩序还是治安问题,都由管委会统一管理,效果肯定更好。

  多年的“以商养站”模式也将随着移交而终结。今后,西站管委会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用南广场的地下设施,包括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责编:赵爽、曹华)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