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新型城镇化怎么看之二:“有共识的先干起来”

张晓赫 张胜军

2013年09月09日09:04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因城镇化而发生巨大转变。

在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时期,该如何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各界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思想碰撞。

近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并座谈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李克强的表态,点明了我国城镇化既要科学论证,全面规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又要紧抓时间有所作为,在有共识的重点领域先干起来的统筹思路。

理解新型城镇化统筹兼顾路线,需要放在现代化大格局中来把握。城镇化、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双翼,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关键期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时间窗口,为现代化争取、创造良好的战略机遇。

国内角度看,201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成为我国最大、最持久的内需潜力,其巨大的黏合能力,也将担当我国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承载体。可以说,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融合四化,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保障。

国际角度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体量上已是世界大国,一举一动影响巨大,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此种情况下,国家产业要发展、国际关系要平衡,这个时候现代化双翼中的城镇化战略,就成了营造国际合作发展空间的新平台。实施城镇化战略,能够使我国巨大的回旋余地得以充分施展。

把握了城镇化时间窗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就不能只是坐而论道,更应知行合一,有所作为。正如李克强所称,可以在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一推进。

加强城市中棚户区的改造已经成为当前重要共识之一。近几年全国已改造各类棚户区1200多万户,几千万群众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无论是从民生、环境角度,还是解决城市二元化结构角度,棚户区的改造已经不做不行。

在解决城市二元化结构的过程中,改革户籍政策也正形成共识。 改革开放已近35年,进入城市的很多农民工由于长期从事城市非农产业,在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已经融入城市。除了户籍不一样,这些人和城市户籍人口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市民化的强烈需求,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却严重制约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要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专家提出,可以根据城市的类型和层次,实施差异化的户籍政策。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以吸纳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为主;中等城市以吸纳具有较高学历、技能、职业稳定的人才为主;小城镇可逐步全面放开户籍限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自主、自愿选择,实现从“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的转变。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既要多想办法,又不能坐而论道。我们应该更多推进共识,并且对于达成共识的领域,时机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这样因势利导,更加有序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责编:聂丛笑、刘然)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