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中部崛起

图文:谁泄露了千万公民的个人信息?

——揭开偷窥个人隐私背后的利益链

迎省运会

2013年09月16日15:04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图文:谁泄露了千万公民的个人信息?

  湖北日报讯 “一千多万名公民的个人信息被犯罪嫌疑人掌握,这是多么可怕的概念?”今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历经大半年时间,侦破一起特大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从犯罪嫌疑人手中查获一千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缴获500余张银行卡,近百台电脑。

  个人隐私成诈骗“导航仪”

  “张女士,您好,您最近减肥成果怎么样啊?我们这里有一种美国最新研制的减肥药……”去年年底,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慧(化名)突然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对方不仅知道她的个人隐私信息,还知道她最近正在尝试减肥。

  去年以来,许多张家口市民都接到过类似的推销电话,推销的产品也都恰好契合接电话者的个人状况。接警后,张家口市警方展开侦查,于今年3月对涉案的张家口市“博藏”公司进行了查封。

  据该公司负责人供述,公司通过电话营销出售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刚开始业绩很差,打几百个推销电话也许能碰上一个买家。去年10月,偶然发现在网上能买到一些患者电话。“买了上万条个人信息后,电话营销精确度提高,生意好得出奇。6块钱一盒的药卖到60块钱照样有人买。”

  被抓获的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精确营销对于公司企业尤其是一些不法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就相当于有了“导航仪”,想推销什么样的商品就找什么样的消费者。

  贩卖信息“利滚利”

  据在深圳被抓获的一名中间商、犯罪嫌疑人周强(化名)介绍,他最初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由于老完不成业务量,就花1400元在网上买了几万条与保险业相关的个人信息,结果工作业绩直线上升。后来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后,觉得自己以前掌握的个人信息没用了,就想卖掉。这几万条个人信息在一些特定QQ聊天群里经过竞价拍卖并转卖了十多次后,周强竟然净赚了八万多元。

  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等部门工作人员,都是方便获得个人信息的部门。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这些源头犯罪嫌疑人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无须成本就能获得个人信息然后售卖,是无本取利。下家购得这些信息后,既可以供自己营销,还能再多次卖给另外的下家,一本万利。

  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目前,这一特大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33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按我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至于如何才算“情节严重”,现行法律没有明确,此次张家口警方多次与检法机关磋商,最后确定:贩卖公民个人信息3000条以上,交易三次以上,就算情节严重。

  业内人士表示,信息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状况更显珍贵,各种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层出不穷,但相关规定仍显滞后,完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据新华社石家庄15日电)

(责编:李彤、李海霞)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