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中央力挺民资破“门” 民资将迎来黄金10年【2】

郭芳 王红茹

2013年11月12日07:41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封面故事】中央力挺民资破“门”

p-25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李克强与民营企业家马云(左)、李书福交谈。新华社

  中央力破“三重门”

  还是厉以宁,今年4月底,由他牵头的民间投资权益保障研讨会在珠海召开。据保育钧介绍,研讨会上,大家反映了不少意见,厉以宁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归纳了三条:

  第一,在民营经济的问题上,应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一视同仁。“尽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来对民营经济平等竞争,但民营经济发展了这么些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作为一个平等的对象来对待。”

  第二,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合作共赢。“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做到三个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

  第三,在对民营企业的权益保障上,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搞双重标准。“而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维护权益问题上我们坚持了双重标准,对国有企业公有制是一个标准,对民营企业又是一个标准,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往往是政府的权力部门。”

  保育钧说,5月8日,厉以宁将这三条意见呈送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在5月10日,习近平做出了批示。之后,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对全国人大、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对国家发改委分别做了批示。

  保育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张高丽对发改委的批示十分急迫,请发改委尽快拿出意见鼓励引导民间投资。之后,发改委与全国工商联进行座谈,希望全国工商联作为独立第三方调研两个‘非公经济36条’落实的情况,形成报告。”

  在此背景下,6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全国工商联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分赴十几个省份、各种直属商会对“非公经济36条”及42项配套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做了调查评估,形成了书面报告,而这份报告最终也得到了来自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9月6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汇报。

  第三方评估反映,两个“非公经济36条”落实得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如下: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遭遇不少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部分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对政策落实缺乏考核监督,一些法规规章也没有及时作出调整等等。

  “政府相关部门在落实新老‘36条’的过程中,细则不细,可操作性不强,有些部门甚至把中央的文件抄来抄去,成为文集汇编。尤其是‘老36条’,各个部委都在敷衍、应付,没有落实的诚意,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去,这就是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指的是,民资可以进去,但还是会被挤出来;还有那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项目在各部门之间推来推去,形成了‘旋转门’。此外,一些部门原来的行政规章和产业政策也阻碍了‘36条’的落实,也就是说,在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是相矛盾的,不做相应的调整根本落实不下去。” 保育钧一一细数。

  在这份报告中,独立第三方还对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行业、商贸流通等十大领域市场准入落实的情况及相关原因一一做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据保育钧介绍,李克强对此报告非常重视,认为报告内容深入扎实,让“玻璃门”和“弹簧门”现了形,国家发改委要督促有关部门对照自查,并与第三方评估参照找出差距,逐项解决。

  “听取意见之后,总理一方面要求各部门制定支持民间投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另一方面,他采纳了全国工商联的建议,尽快在金融、石油、铁路和电信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含金量高、企业急需,并有利于加快升级转型的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保育钧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如前所述,现在国务院各个部委出台的细则,跟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是相冲突的,然而,要修改法律、法规,重新出台细则,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当务之急是在六大领域推出一些示范项目来实现一些突破,以起到带动效应。”

 

(责编:李海霞、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