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专家研讨会在人民网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先生出席了研讨会,以下是邓国胜的发言。
邓国胜说:
未来我们要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重点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压力和能力问题。
第一,动力问题。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企业家有使命感,有价值,愿意去履行责任,最高的境界就是企业家创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企业家创办企业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有这种价值取向,那很多社会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这也是这几年国际上一个最流行的新的组织模式,就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成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所以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够自觉地具有这种使命感,有这种责任感,我相信很多社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的解决。但是非常遗憾,毕竟目前这个才刚刚兴起,我们国家跟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能够具有这种使命感、价值观的企业家还是凤毛麟角的。当然如果第二种情形,当然他创办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追求利润的同时又能够具有这种公民企业的意识,这个也非常好,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如果他能够有这样一种使命感,也会有助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他也会有动力来履行社会的责任,问题也就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总体而言,我们国家这些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水平还不容乐观。
第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问题。如果动力不足,背景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情况下,外部的压力就会显得格外重要,最理想的外部压力就来自于消费者的行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根据我们一些调研,包括其他学者的调研,就发现消费者往往会具有负责任的消费理念,但是很难具有这种行为。目前而言,从理念到行动,还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条件。另外一个重要的外部压力来源,就是各种各样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激励和约束。应该说这些年,这方面的奖项还是很多的,这确实对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励和压力的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总的来说,现在很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和各种各样的奖项没有什么特色,大同小异,大家都做得差不多,而且说实话,关注的主要是一些大企业,超大型的跨国公司,大型的国企。其实,履行社会责任,这些企业做得还是不错的,相对而言,真正问题多的还是中小企业,他生存都解决不了的那些一些企业问题才更突出,而我们所有的评价,所有关注这部分的很少。所以,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让评价的压力能够细分市场,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领域的、不同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去履行这种社会责任,这个可比性会更高,作用会更大。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问题。我们知道,其实很多企业家也不是天生就想破坏环境,去损害相关群体的利益。保护环境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大家都想,但是有时候他缺乏这种能力。在这方面,他可能是缺乏一些技术,缺乏一些方法,缺乏各方面的理念。我想,这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个是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这种能力的提升,比如他能够善于利用信息传媒的技术,或者能够不断地研发一些新的环保技术,让他最低成本地保护环境。他如果能够创新开发出技术的话,也许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就更容易解决。所以一方面是他自己要不断提升能力,适应新的环境,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需要社会给予这些企业提升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这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比如说,有一些支持性的、平台性的机构,由于你对它进行宣传,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履行了社会责任,它可以获得一些溢价,或者人们愿意购买他的产品,比如有机食品,他价格高,人们信任他,愿意买他的食品,他当然愿意生产更安全的食品。如果他履行了责任,得不到相应的好处,这种行为就不可持续了。另外,包括建设银行也在,银行这种机构,如果履行社会责任好,我愿意给他融资,给他贷款,否则不给他贷款。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支持,我相信他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就是说我们要帮助他,提升他的这样一些能力。如果只有我们在新时期解决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压力和能力问题,这个问题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