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国内个别城市欠债严重的传闻不断。那么,到底我国的政府性债务有多少?是否到了面临失控的程度?昨日,审计署公布了历经两个多月审计的权威答案,对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镇5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显示,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方和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中有86.77%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且形成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
地方政府性债务市级欠债最多
昨日下午,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
具体到中央政府债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8129.4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00.72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3110.84亿元。中央财政负有偿还责任的约9.73万亿元债务中,主要是国债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8.15万亿元,此外,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债务768.54亿元,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贷款537亿元。
就地方政府性债务而言,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其中,市级和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相对较多,分别约为4.84万亿元和3.95万亿元。
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审计结果表明,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昨日,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首先,从国际通常使用的负债率、政府外债占GDP的比率、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等风险控制指标看,我国三类政府性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次,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政府性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债务余额也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偿还。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根本保障;第三,从政府性债务与政府资产的对应关系上看,我国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综上分析,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此次审计显示,政府性债务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第一,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789.05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38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第二,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截至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从行业看,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第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截至2012年底,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34865.24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的37.23%;第四,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比如部分地方违规通过BT(建设—移交)、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提供担保等等。
据介绍,本次审计发现并已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线索51件,涉案人员69人。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审计机关已向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议:一是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严肃责任追究;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投融资、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四是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已经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并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新闻释疑
三类政府性债务是否都需政府还?
审计结果显示,政府性债务分三种类型,那么是否全都需要政府财政去偿还?
陈尘肇解释,三类“政府性债务”存在区别,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需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属于“政府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由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时,政府需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指债务人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后两种债务均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债责任,属“政府或有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后两种或有债务当年偿还的债务本金中,各年度由财政资金实际偿还的比率分别在9.95%至19.13%和4.83%至14.64%之间。
地方性债务资金都去了哪儿?
各级政府的政府债务约20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约10.88万亿元。那么,这些债务资金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陈尘肇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仅靠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满足需要。从审计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有86.77%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其余债务资金用于工业、能源等方面。
这些债务将于何时还清呢?审计结果显示,今年和明年是政府性债务的偿债关键期。其中,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
我国“政府性债务”和别国是否相同?
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因财政僵局拉响了政府性债务警报。那么,我国的政府性债务和其他国家是否相同?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我国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大多有相应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偿债保障,具有较强的建设性、发展性和自偿性特征。
其次,我国经济增长对政府外债依赖程度较低,属于“自己吃自己”,不易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应对和解决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自主性和能力更强;再次,债务类型方面,我国政府或有债务规模较大。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健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投融资体制、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范围更广,政府或有债务规模也比较大。未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类债务规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记者 陈博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