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行走在天山南北,看到的是喜庆,听到的是各族干部群众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奋与期盼。
阿拉山口市是一座因口岸而生的城市。这座新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汇集了世界的目光。在乌鲁木齐铁路局阿拉山口站综合换装库站台上,8台抓料机正忙着进行散矿换装作业;库房内,工人们忙着装卸货物;管道储运调度室内,调度员贺永明领着十几名工人进行重油加温作业……
“过去冬天,阿拉山口没什么人。现在,冬闲变冬忙。我们站一年365天现场不停工,过年过节只能倒班休息,每天都有千八百职工在劳作。” 阿拉山口站党委书记张辉说。
谈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阿拉山口市常务副市长狄永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口岸,2013年阿拉山口进出口货物达2983万吨,同比增长10.2%。“越来越多的内地直通货运列车从阿拉山口驶出国门,成为‘西桥头堡’的新亮点。”
“阿拉山口口岸出口量、海关关税和贸易额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各陆路口岸第一。积极探索综保区整体开发运营模式,紧紧抓住国家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让阿拉山口与欧亚大陆紧密连接,这里的人气将越聚越旺!”狄永江自信地说。
哈密作为新疆东大门,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进入腊月,哈密市二堡镇中心文化活动站热闹起来。二堡镇有9个村,村村都组织了演出队,到镇文化活动站排节目、看演出。现场,老老少少、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既唱老歌也唱新歌,跳民族舞也跳现代舞,快板、小品、歌舞剧,大家听着亲切,看着热闹。
宫尚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永军主抓村里的文化生活,“咱村有汉维哈回多个民族,2013年人均收入1.1万元。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参加文娱活动。各民族不分彼此,年轻人跳,老年人看,其乐融融。”
近两年,哈密地区坚持以现代文化引领乡村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现代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才有保障。”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吴华敏说。
安尼瓦尔·和孜尔,一个朴实的维吾尔族汉子。1995年,在外漂泊11年后,安尼瓦尔回到家乡开办“红宝干鲜果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干红枣、葡萄干的收购销售。利用在外打拼积累的人脉,安尼瓦尔逐渐把生意从国内做到国外。“我是哈密市第三个获得果品出口权的人,五堡的红枣和葡萄干已经进入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市场。”安尼瓦尔很骄傲,“2011年外销27万美元,2012年50万美元,2013年达81万美元。五堡的红枣像红宝石一样漂亮,加上我诚实可信,得到外商认可。国外市场需求大得很,现在国家政策又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哈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道路通畅发货方便。只要流动资金充裕,今年出口400万美元,没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