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但是,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保村82岁的村民汤衣祥家里,我们却冷得不得不围着炭火盆边烤火,边说话。这个屋子是土家族的那种吊脚楼,全木质的,密封性很差,透风漏光。加之屋子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又格外地冷几分。
老人说,这里正发生着变化。他家承包的山地,去年退耕还林,已经由专业公司统一组织种植了漆树。合同规定,每亩给承包户补贴1300元,分3年支付。漆树成林前,依然可以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种植农作物,第七年漆树开始产漆,个人和公司将按三七开分成收益。
镇党委副书记崔宇辉告诉我们,全镇类似汤衣祥家这种情况的有7600多户。因此,探索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扶贫改革之路,是龙凤镇的重要使命。
龙凤镇地处国家连片开发的武陵山区,是国家综合扶贫改革的试点地区。
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热气腾腾的扶贫改革建设的场面。通向喻家河水库建设工地的5.2公里的山区道路,已经成型、可通车了,电力部门沿路正在装电线杆;国家有关部门投资3亿多元建设的喻家河水库,将彻底解决龙凤镇的生产生活用水;“龙凤集镇—龙马—青堡”一线三点居民安置点快速推进,已经完成了双堰塘、龙马居民点修建详细规划编制,并启动了征地拆迁工作。
在这里,扶贫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在逐步破题。从分散项目资金的集成使用,到引进市场主体参与扶贫改革;在建设标准、搬迁模式、建设方式上,从突破扶贫搬迁传统模式,到政府的“以奖代补”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让龙凤镇7600户、2.4万多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是一场硬战,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扶贫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