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元宵节PK情人节 回家团圆>二人世界

2014年02月15日08:45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元宵节PK情人节 回家团圆>二人世界

  记者调查140人,67名父母在京的受访者中,超7成选择回家和父母团圆

  新京报讯 间隔19年,元宵节和情人节才能够同一天邂逅。这一天你怎么过,选择看父母还是会情人?

  新京报记者调查140名在京工作、生活的市民,68%的受访者感觉昨日的北京街头,比起元宵节,情人节的味道更浓一些。不过,父母在京的受访者中,超7成表示选择回家和父母团圆。

  近7成人认为街头情人节味浓

  受访的140位市民均是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中青年人。提到昨天的日子,其中75人表示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爸妈带我一起揉汤圆,那时候是当捏泥巴一样边玩边做。”“我们小时候元宵节还要被父母驮着到街上去看花灯。”

  虽然调查显示,元宵节撞上情人节,家人“获胜”。但95名受访者坦言感觉街头还是情人节的味道更浓一些,占总人数的68%。这些受访者表示,在京城多个商圈,随处可见装点的心形霓虹灯以及情人节的促销广告,鲜花和巧克力的生意也颇为火爆。相比之下,元宵节灯会等则越来越少。

  父母不在京 近半数人不出门

  有67名受访者的父母目前也在北京生活,仅有11人表示昨天外出和恋人过“情人节”,其余大都选择回家团圆,有27人“两者兼顾”,选择带着“另一半”一起回家和父母团聚。“今儿这日子,我就不出去添堵了。”父母不在北京的73名受访者中,31人表示在家里过节。

  “对节日没太多感觉,幸福不在这一天,出门哪儿都要排队,还得多花钱,不如选择其他时间庆祝。”不打算出门过节的曹女士说。

  ■ 双节之情

  先陪父母亲 再过情人节

  何女士与未婚夫张伟(化名)都在媒体工作,今年春节期间张伟求婚成功后,两家老人不停催婚,甚至备好了黄历。昨天是两人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节。

  昨天“双节合一”。张伟把采访压缩在了上午。听从未婚妻的安排:张伟先来娘家接她,陪准岳父母吃完汤圆后,小两口再出门找节目。

  28岁的王女士,在一家私企工作。去年交了男朋友,计划今年结婚。元宵节、情人节“撞车”,陪父母还是要浪漫?“元宵节我俩都不陪父母,说不过去。”王女士说,她和男友都是独生子女,“冷落谁都不合适。”

  和家人、男友商量后,王女士决定兼顾——先陪父母,再陪男友父母,两个人再过情人节。

  昨日中午,王女士向单位请假,陪父母去超市购物,回家后帮爸妈准备食材、做饭。晚上,男友也提着点心、水果来到。

  晚餐后,陪父母聊了天,两人去男友家。男友父母也在张罗饭菜。再坐上饭桌时,已经近19时。

  最后的时间是他们俩的,虽然有点累,但她还是计划和男友一起去后海散步,找个安静的酒吧过二人世界。

  别人过双节 我选择加班

  在国家某部委当公务员的小李昨天过得就没有那么丰富。

  她是85后,目前单身。小李说,早上上班的路上就已经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但给她最大的感触还是大街上的很多卖花者和手捧鲜花的人,尤其是玫瑰花,让她觉得情人节要比元宵节的氛围浓烈。

  “没有男朋友,回家过年父母也催,工作的圈子接触的人也比较少,所以现在还只能单着,没办法。”正在加班的小李说,幸亏排班的时候她被安排在了昨天,要不然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呢。

  “如果不上班,一个人在宿舍还真挺难过,现在上班晚上肯定要加班,最早也得晚上7点才能下班,自我感觉还挺好。”小李说。

  李先生和小李的情况恰好相反,他有女朋友,但还是选择了在单位值班。“这几天正和女朋友吵架呢,还不如在单位值班,这样既不用过节,也不用再和女朋友怄气,还能赚钱,一举多得。”

  虽然这么说,但李先生还是觉得昨天情人节味儿浓,“心里还是很想过节的,看到大街上拿着玫瑰的情侣,谁不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过节呢”。

  ■ 双节之礼

  玫瑰“凋”元宵“俏”

  玫瑰进价高,花店销量减

  “要玫瑰花吗?”昨日,北京花乡花卉市场,几乎每家店铺门口都站着好几个人拉客。玫瑰花单买要七八块钱甚至十块钱,蓝色妖姬单买20多元一支。

  多家店铺老板表示,钱挣得没去年多,“今年玫瑰花进价贵。”

  鲜花店老板赵先生介绍,去年的玫瑰花才两三块钱一支,今年进价就达到了七八块钱。

  据媒体此前报道,2013年的最后一场大雪造成昆明的鲜花被冻死冻伤,雪后花价一路飙升。

  “累,还挣不上钱,你看店里,还有这么多花没卖出去。”赵先生叹了口气说道。

  与鲜花市场的无奈相比,元宵市场则充满了欢乐气氛。“比去年卖得好。”昨日,亦庄经济开发区北环西路上的适佰家生活超市里,元宵柜台前的售货员一直很忙,不是在给顾客解释促销规则,就是在补货。

  据售货员介绍,去年元宵节前后几天卖出了约2万元的元宵。而今年,仅昨日一天截至下午4点多,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元左右。“去年扎堆买,今年客流量比较平均,持续有人来买。”

  ■ 双节之果

  双节婚姻登记 新人“组团”宣誓

  7300对新人登记,为省时几对新人同时宣誓;誓词中增加“北京精神”内容

  新京报讯 双节“偶遇”也是准新人结婚登记的高峰。北京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7时,全市结婚登记新人7300对,而之前的预测是1万对。为了省时,昨天往往是几对新人同时宣读结婚誓词。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陈茹说,这也是为了让新人们的幸福感能彼此感染。

  在海淀区婚姻登记中心,大厅里16个窗口全部开放,走廊里也摆上了工作台,以方便提前接受资料审核的新人快速领证。

  一对前来登记的新人说,他们提前一个月预约,并提前进行资料审核,今天过来领证只用了5分钟。

  陈茹说,14日零点,所有工作人员就已到岗开始准备,早上6点开门后,1小时内就登记了150对。此前通过网上预约的是1100对,而平时每天登记的数量是大约200到300对,尽管14日的登记数量比平时高,但并没有出现半夜排队等待的情况。

  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实际登记的数量少于预期也说明新人们的结婚登记更加理性,并不刻意挑选日期。

  昨天,在海淀区婚姻登记中心的登记大厅,很多新人还选择了集体宣誓。三五对新人一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宣读结婚誓词。

  陈茹说,2月14日的结婚誓词是特别定制版的,是为了这一天的新人专门写的,内容比平时的誓词略长,还加入了北京精神的内容。平时,婚姻登记处也会提供十几个版本的个性化结婚誓词供新人选择。

  据了解,为了节约时间,昨天的结婚誓词宣读往往是几对新人同时进行。陈茹说,这样做不仅是节省时间,也为了让新人们的幸福感能够彼此感染。

  ■ 双节之奇

  情人节“怀孕险”网上限量销售

  新京报讯 “情人节怀孕险”,这个情人节,淘宝天猫出了一个奇葩险——情人节特供“怀孕险”,限量销售520份。有网友诧异:“意外怀孕了也管?保险真是无处不在。”

  此外,“人在囧途险”、“春晚收视险”、“BOSS莫怪险”、“鞭炮险”、“吃货险”……今年多家保险公司在网上推出名字怪异的保险。不少险种的消费人群以北京上海两地居多。

  情人节怀孕险售202份

  情人节“怀孕险”由某保险公司从2月11日起在淘宝天猫上销售,限量520份,保费200元,保额800元。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怀孕,可获得800元津贴。

  从购买记录看,截至昨日18时,已销售202份,收藏人气达1177份。

  “不划算,购买金额太高,保额太低。”安女士表示,平时网上买其他保险,10块30块的意外险,很便宜,保额还高,这个保险金额就200元,理赔金额才800元。等同于被保险人可获得的钱只有600元。

  “应该很快就能卖完。”店铺负责意外险的客服郑绪明表示,这种保险既符合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能吸引他们关注和购买,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制造噱头做推广。

  “奇葩险”京沪买家居多

  今年春节还出现了不少奇葩险。“吃货险”,专保因食物中毒住院而产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人在囧途险”,春节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有保险赔,如果旅途有延误,还有年夜饭补偿;“BOSS莫怪险”,是针对节后上班时因各种交通意外导致迟到的职场人士,由保险公司赔付迟到造成的工资补贴。

  推出“吃货险”的保险公司介绍,目前总销量有100多份,上海和北京客户较多,上海客户约有70人,北京共有30人购买。

  推出后两款保险的某网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取这样的名字一方面是应景,另一方面也是改变保险给消费者生硬的产品印象,这两款保险的购买者也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地区目前销售4000多份,约占整体销售量的40%。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庹国柱表示,这些保险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是好事,但名字应该让人明确直观,消费者买保险应符合自己的需求,不要被新奇的名字误导。

  ■ 专家观点

  元宵灯会少 倡俭是主因

  “青年人过西方的情人节,老年人还是重视元宵节的,这并不冲突。”对于“撞车”的两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虽然有声音说街头元宵节的味道被情人节冲淡了,但这更多地是商家炒作出来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元宵节仍然更值得期待。

  夏学銮表示,元宵节是团圆节,所谓“过年”,按照中国的传统,一般是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

  对于今年元宵节传统灯会大量减少,夏学銮认为,中央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低调过年是原因之一。

(来源:新京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