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自4月起,美联储将继续针对每月量化宽松(QE)政策规模削减100亿美元至550亿美元,并放弃失业率降至6.5%的加息“前瞻指引”,以通胀预期的定性指标取而代之。更“重磅”的消息是,首次以美联储主席身份主持议息会议新闻发布会的耶伦称,美联储加息时间或较原有预期提前半年至明春,此消息引发了美股的跳水。
耶伦的上述言论不仅令市场不得不重新判断美联储的“退出路线图”,也让先前自以为料定耶伦“鸽派”政策立场的人士大跌眼镜。外界判断,美联储需要尽可能保证美国经济增长、通胀状况和就业状况,能够与货币政策一同回归正常水平。美国经济基本面目前仍起伏不定,美联储或边走边绘制“退出路线图”。
“规定动作”准时上演
美联储本次缩减QE的力度符合市场预期,保持去年12月首次宣布每月100亿美元的幅度,即从下个月开始,将QE月额度从上月的650亿美元缩减至550亿美元,包括300亿美元国债和2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
针对MBS和美国国债的退出比重,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会首先退出MBS,后退出国债,因为购买国债对于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益。
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在本次会议上最终决定改变利率前瞻指引、放弃6.5%的失业率加息门槛。对此,耶伦指出,放弃6.5%的失业率作为衡量加息时间的指标并不代表美联储政策意图的变化,美联储还会继续考虑多种经济指标来衡量何时加息。这其中就包括:就业市场状况、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的指标,以及针对美国金融形势的具体发展变化来定夺。
此前,当6.5%的失业率作为美联储的加息门槛时,市场对其利率路径尚可推测,但根据近期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失业率已无法准确描述美国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也就是说,美联储无法根据这个单一数据来做出开始加息的行动。
这意味着,当6.5%的门槛被去掉后,外界对于美联储政策变得难以预料。美国经济政策观察家埃德尔斯坦认为,加息门槛被去掉,但市场还会继续“波动向前”,以此来试探美联储的意图,这未必是件坏事。
“自选动作”惊动市场
如果说以“均匀步伐”退出QE和放弃加息前瞻指引,是美联储本次货币政策会议的“规定动作”的话,那么耶伦亲口释放的“美联储超低利率可能在明年春天提升”的信号,则实属出人意料的“自选动作”。
根据耶伦的说法,美联储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继续目前“每月100亿美元”的幅度,按照此退出步伐,到今年9至10月,也就是耶伦所提到的“今年秋天”而非“此前外界预期的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美联储将彻底退出QE。受此影响,美联储结束当前“0至0.25%”超低利率的时间很可能也将提前为明年春天。而此前,投资者普遍认为加息至少要等到2015年下半年。
耶伦的这一言论显然冲击了投资者预期。市场慌乱中“丢了方寸”,美股三大股指全线下挫,截至19日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0.7%,标普500指数下跌0.61%,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59%;国际金价跌破每盎司1330美元;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涨9.1个基点至2.772%,美元指数下跌0.025%至80.03。
而在20日,亚太主要股市也总体呈现下行趋势。截至20日开盘,欧洲三大股指普遍下跌近0.5%。当日开盘后,美国三大股指呈现窄幅波动态势。
明春加息说法“靠谱”
美国媒体指出,就美联储和耶伦本次会议上发布的决定以及做出的判断本身来看,削减100亿美元QE政策规模本应是最能引发市场波动的一个因素,毕竟,这100亿美元被从美国金融市场中撤出的“真金白银”。但事实却是,耶伦“明春加息”的言论刺激到了市场,这本身就说明,“明春加息”的说法虽然是市场并不愿意看到的,却又“十分靠谱”。
一方面,尽管美联储加息是一个具备时点因素的事件性举动,但其货币政策正常化仍将是一个过程。这意味着,美联储需要通过对美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尽可能保证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能够与货币政策一同回归正常水平。
本次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耶伦预计美国2014年经济增速将为2%至3%,虽然较此前预期有所下调,但已足以证明美国经济稳定复苏的态势;同时,加之耶伦同时预计全美失业率年内将降至6.1%到6.3%区间,已接近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约5.5%的水平。如此推算,美联储明春加息不会有操之过急之嫌。
另一方面,耶伦本身的政策立场也越来越让人们放弃了此前关于其“鸽派掌门”的印象,因为就在市场普遍认为耶伦将会继续温和延续伯南克的经济刺激计划之际,耶伦的首次公开露面却直言释放出提前加息的信号。
对此,美国富国银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雅各布森表示,“我认为市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原因是她被广泛视为持有‘鸽派’立场,而非‘鹰派’立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