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重温红色经典 大型沉浸舞台剧《再回延安》上演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2021年08月25日11:0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姜远贵,到!”

“葛全有,到!”

“赵仲年,到!”

“吕杏林,到!”

“刘宝顺,到!”

五个人的名字,却只有一个人应答。一个红旗班,唯一活着的人,替牺牲的战友们答“到”。

《英雄从未远去,眼泪足以证明》短视频。

近日,一支时长57秒的《英雄从未远去,眼泪足以证明》的短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皆为剧中情节所打动,潸然泪下。

据了解,该短视频纪录了国内首部红色主题沉浸情景剧《再回延安》的观看现场,故事以一本红军日记为线索,用倒叙的方式,从一名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回溯一个红旗班在长征路上的英勇与悲壮,并用红军后代刘念寻找无名英雄的故事,来证明后人从未将英雄遗忘。

行进式的“走着看”

一堂催人奋进的生动党课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句绣在旗帜上的话,化为了指引刘宝顺前进的星光,也化为了观众们眼中闪烁的泪光。这是延安红街上正在上演的《再回延安》的一幕动人情景。

《再回延安》演出现场。来源:受访方供图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6月12日开始,这里每天演出三场。截至目前,已上演超过百场,超上万人观看。

形式新颖,情感厚重,这是来自北京的年轻观众杨光对《再回延安》最直观的印象和最深刻的感受。“原来红色教育能探索出更多的表现形式,可以说,这类方式深受我们年轻人的喜爱。”杨光说。

杨光告诉记者,在观看演出之前,他的预期并不算高,但在走进剧院不久后,他就被演出深深吸引。无论是以小人物视角铺陈的情节,虚实结合编织的故事,还是舞台精巧的设计,观众与演员之间紧密的互动,都让他印象深刻。

不同于其他的观影形式,《再回延安》采取了行进式的“走着看”。每一幕演完,观众都要跟随剧情转场到下一幕,参与到演出中去,这形成了《再回延安》的独特体验——人随剧走。

据了解,四幕剧《再回延安》每一幕,都有专属的舞美和场景设计。第一幕“一间记忆的博物馆”以3圈48把悬椅为主要舞美道具打造场景;第二幕“一簇燎原的星火”以近万根麦穗组成的麦田为主要舞美道具;第三幕“一条漫漫的长征路”主要以雪山冰凌、草地展现长征路的艰苦卓绝;第四幕“一面不朽的旗帜”的主要舞美道具则是一面242平米的可升降红旗。

回忆起这场演出,杨光仍然十分感慨,“在新时代,红色文化依然和我们年轻一代息息相关,我相信,看过这部剧的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感受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在演出的最后,革命马上要胜利,从空中降下一面巨型五星红旗,伴随着《东方红》缓缓下落,当红旗快要触达观众的头顶时,背景音号召大家伸出双手,触摸革命的胜利。那一幕真的是全场的高潮,我们真的感受到革命在经过艰苦的长征后终于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那种幸福感是难以言表的。”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退伍老兵李根全,回忆起半个月前在延安红街观看的《再回延安》,仍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一名拥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根全坦言:“我尝试不让自己流泪,但在那种环境下,在经过前面爬雪山、过草地等剧目的铺垫下,一个人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一刻真的被这部剧打动,真的被长征精神感染。”

打造多重体感互动

红色主题沉浸式演出精彩上演

“沉浸式情景剧是近年来兴起的剧种,而《再回延安》的创作思路悉数围绕着长征这段红色征程,并将其作为精神内核。”总导演张冬向记者表示,以红色为主题的行进式演艺项目在国内相对少见。

“回想起来,整个过程都是在很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次有幸与万达集团一起合作来完成这部有意义的红色艺术作品。”张冬说。

“《再回延安》所采用的观演方式,与被奉为体验剧经典的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有异曲同工之妙。”执行导演王超则表示,在“行走浸入”的形式外,剧目还增加了“体感互动”的多重感官体验,打造了另一亮点——人在剧中。

王超表示,在观看《再回延安》的过程中,观众与演员可以“观、听、闻、触”零距离。同时,《再回延安》在技术上利用声光电、真实风雪等高科技手法,采用和迪士尼、环球影城相似的技术手段,模拟真实物理空间,打造多重体感互动的体验,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剧中的情节和场景变化,做到真正的身临其境。

《再回延安》的核心主题之一是“英雄从未被遗忘”。在第四幕中,刘宝顺终于与他的红旗班战友“团聚”,将五星红旗升了起来。回望当年那些以赤子之心参军的青年们,他们每个人都仿佛是一道光,一支火把,一个参与历史书写并将其传递下去的人。

张冬表示,《再回延安》在有限的四幕剧情中,尽可能重现了历史记忆,传递了伟大长征精神,深化了红色传承,为所有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再回延安》演出现场。来源:受访方供图

延安,一座英雄的城市,这座昔日的西北边陲小城,成为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正如《再回延安》里红旗班班长姜远贵所描述的那束光,变成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陕北腰鼓奏出雄浑的凯歌,黄河奔涌着流过这片英雄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永远铭记黄土高坡上那抹鲜亮的红。

据多位观众回忆,《再回延安》剧终时,那面242平米的红旗飘向大家,泪眼朦胧的观众们情不自禁伸出手去触摸,感受长征这首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的力量,并将激荡的爱国情感铭刻于心。(实习生秦琪儿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