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就业季,你考虑创业吗?
春节过后,高校毕业生迎来就业季。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为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有哪些新趋势、新特点?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如何?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哪些困难?记者在部分省份进行了调查。
更多创业梦想从校园起飞
哪里有创业,哪里就有就业的活力,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愈发凸显。
今年26岁的袁建在贵州大学学习设计,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原本本科学习计算机的他,因兴趣爱好结缘轻奢文具,并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袁建和合作伙伴于2018年开始创业,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就是他们创业梦起步的地方。经过几年发展,袁建和自己的团队创建了自主高端钢笔品牌,将纯银雕刻、陶瓷制作、漆器工艺等技术融入钢笔设计,形成了具有东方美学气质的产品。如今他们已自主开发近20款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目前,在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里像袁建一样的在孵企业有108家,其中学生创业在孵企业36家。
创业走向大众、创新来自万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高校双创导师团专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表示,高校毕业生创业呈现鲜明特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攻克“卡脖子”技术等领域找到定位;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带着技术和专利创业更多涌现;公益服务类创业逐年增多。
帮扶政策提供保障和动力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的“未来农机-无人农场的领航者”项目,在2021年举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金奖。
目前,团队已经在广东增城和三水建成了水稻无人农场和花生无人农场,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无人农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和华南农大团队一样,各地大学生成功创业,离不开多举措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培说:“创新创业并不是某个单项工作,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系统性的支持政策可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动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各地从优化环境、提升能力、强化服务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以创建示范为抓手,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项目和大赛为依托,搭建创业实践锻炼平台;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为保障,强化创业资金扶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近年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频出实招硬招。其中,发挥各级各类双创赛事的引领和承载作用,仅过去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就有超1万个参赛项目成功孵化落地创办企业。在系列政策的助力下,涌现出了图匠科技、有米科技、荔枝微课、九尾科技等一批由大学生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一大批高质量就业。
创业之路如何走得更远
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选择创业的比例并不高,更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有关人士认为,要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王爱华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创业不易,门槛较高,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资金和经验;另一方面是大众创业的土壤还不够“肥沃”,很多政策需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才会更精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创业。
2020年6月,武汉市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武汇创办了武汉易点拾光科技有限公司。她的创业项目从传统的花卉义卖开始,经过不断转型升级,已发展成为一家成熟的企业。
“目前,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不少身边同学在校期间都会参与各类创业项目。但因能力有限、资源欠缺,加之对政策了解不足等原因,很多同学的创业项目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难以转型落地,最终成了‘空壳’。”武汇说。
经晓峰表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及企业管理运营经验不足、高校创新创业实训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除高校要进一步做实创新创业课程、实训、指导之外,政府也要加强“管家式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便利。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院长肖静表示,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业之路若想走得更远,不仅需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双重准备。“任何领域的创业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只有依靠团队才可能基业长青。”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