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经观察
央行上缴万亿元结存利润 专家:增大转移支付惠企利民
人民银行网站的政策截图。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黄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增强可用财力,央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
此举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位业界人士表示,中央银行结存利润上缴财政,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就我国而言,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保证赤字率下调、财政支出增长,人民银行此举是在积极落实该项举措。此举属于财政政策范畴,对资金的流动性影响有限,但可经直达机制精准到达县区基层,对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着积极作用。
超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怎么来的?
“这并不是人民银行第一次上缴结存利润,往常都是按年度上缴。”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据2000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显示,人民银行收入分为业务收入、利息收入与其他收入三部分。其中,业务收入包括外汇储备经营收益、金银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证券买卖收益、预算外专项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人民银行通过政策工具,如购买国债、再贷款、再贴现、MLF、SLF、逆回购等,都会有利息收入。同时,人民银行也有利息支出,如支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利息等。”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针对此次上缴的超1万亿元结存利润,人民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和市场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
国家外汇局2020年年报显示,我国外汇储备在1997—2016年二十年间平均收益率为4.23%,2007年至2016年间平均收益率为3.42%,在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中处于较好水平。央行此次上缴的结存利润,主要源于这些收益。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央行上缴的这1万亿元的资金,并非央行一个会计年度的结存利润。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世纪疫情发生以来,为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在财政政策措施上,我国一直预留政策空间。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以应不时之需,是预留的政策空间措施之一。有关机构因此形成了一些待上缴的结存利润,这些结存利润应该上缴。考虑当前与长远,在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情况下,经按程序批准,今年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了2021年以前形成的部分结存利润。
为什么要上缴结存利润?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人民银行此次上缴的超1万亿元就是“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央行即为“特别国有金融机构”之一。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九条显示,中国人民银行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减除该年度支出,并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
3月8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人民银行上缴近年结存利润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是我国的惯例做法,也是统筹财政资源、跨年度调节资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中国烟草总公司、中投公司等,央行也是上缴单位之一。
“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不仅是中国的央行,全球各国央行也都是这么做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美联储在次贷危机期间购买多种资产,后将这些资产经营的利润上缴给美国财政。据悉,《美联储法案》《日本银行法》《英格兰银行法》都有与中央银行结存利润上缴财政相关的规定。
结存的利润怎么用?
超1万亿元流向哪里?央行公告表示,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这些资金安排用于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帮助地方财政特别是县区财政缓解减收压力。上述转移支付资金将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快速精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华西证券研报认为,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目的在于增加和充实中央财政收入。如此,即使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也能保障支出的稳健扩张,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特别是这部分收入将通过留抵退税支持制造业发展,通过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从宏观杠杆和部门杠杆看,是在保持总体宏观杠杆率稳定下,通过“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杠杆移挪,实现支出优化和风险缓释。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中央财政部门将央行上缴的1万亿元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分派给各地方财政,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促进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影响堪比全面降准?理解不准确
对于上缴超1万亿元结存利润的影响,央行在公告中表示,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稳定,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也有声音认为,去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50个BP,释放的资金量在1万亿元上下。此次央行上缴超1万亿元结存利润的影响也堪比央行全面降准50个BP。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央行上缴结存利润并不仅是一种财政行为,而是一次财政和货币“协同式”宽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财政扩张的节奏,在提高广义货币的投放的同时,也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且改善了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其效果胜过降准。
温彬表示,央行上缴利润不等于降准,二者的性质和效果也会不同。央行上缴利润后,由财政进行支出,直达实体经济,更加直接精准。而降准则要通过商业银行这个中间环节,进行信用创造,对实体经济而言成本相对要高些。
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上缴1万亿元收入转为财政支出,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对宏观经济必然会产生扩张效应,但该效应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而非宽松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