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方案出炉 绿色再生铝迎发展机遇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该《方案》初步提出2025年前,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的预期目标。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称,《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作为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有色金属行业将加快从总量、生产过程和源头全流程控制碳排放,为我国总体实现碳达峰作出贡献。同时,《方案》将为我国绿色再生铝的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强化电解铝减量置换 从总量上控制产能“天花板”
有色金属碳排放集中在铝、铜、铅、锌、镁、工业硅等,铝的生产环节一直是高排放、高耗能。相关数据显示,作为铝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铝产业链的碳排放量约占有色金属全行业75%以上、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
《方案》要求,继续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研究差异化电解铝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将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要内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在采访中表示,电解铝产量是决定有色金属工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要严控电解铝产能,严禁以任何形式新增产能,对铜等品种也要严控冶炼产能总量,并探索建立有色金属消费峰值预警机制。
当前,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4450万吨/年,几乎触及国内电解铝4500万吨/年产能“天花板”。业内专家表示,《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的要求将进一步强化。一方面,前期电解铝产能等量置换有望逐步转向减量置换,从总量上有进一步压减的趋势;另一方面,把控制电解铝产能纳入生态环保督查,有助于进一步控制电解铝产能。
积极布局清洁能源替代体系 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显示,能源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约占我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6.8%。其中,化石能源是能源活动的主体部分。
化石能源恰恰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用燃料和用电的主要来源。相关数据显示,以用电量最大的电解铝为例,60%以上产能采用燃煤自备电,产品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国外使用清洁能源的同类型产品,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占电解铝碳排放量的85%,占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能不能不用或少用化石能源来解决碳排放问题?人们将目光投向清洁能源。专家表示,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其利用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对环境更为友好。近年来,我国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产业。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同样适用能源类型转换的思路。《方案》提出,要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以气代煤、以电代煤,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电解铝等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推动燃煤自备电向网电转化,从源头上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
《方案》提出,到2025年,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完善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引导电解铝等主要行业节能减排,加速低效产能退出。同时,严禁建设燃煤自备电厂,推动电解铝行业从使用自备电向网电转化,力争2025年和2030年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
业内专家表示,《方案》要求从生产过程和能源来源两个方面,全方位地推动电解铝产业链节能减排,有望进一步压制火电铝的供给,促进绿色能源生产铝,利好当前在水电区域布局以及积极提升绿电比例的电解铝企业。
发展再生铝产业 激发“城市矿山”未来潜力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除了在生产过程中大力减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方案》提出,完善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布局区域回收预处理配送中心,提高保级利用水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认为,完善的回收体系将引导有色金属生产企业选用绿色原辅料、技术、装备、物流,回收富含有色金属的废旧家电、电子垃圾等“城市矿山”资源,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促进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
《方案》提出,到2025年,再生铝产量达到1150万吨,并研究将有色金属重点品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再生铝减排优势明显,单位碳排放仅为原铝的2%,再生铝对原铝的应用替代将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
专家表示,中国电解铝供给侧将迎来转变,国内绿色再生铝发展提速,电解铝增量产能未来有望转移“出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