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全球气候投融资前景领袖对话会:新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12月3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继续在广州南沙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一场关于全球气候投融资前景的领袖对话会,围绕在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政策共识下,就如何寻求气候型资产结构调整,如何建立全球气候投融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气候转型融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
气候投融资潜力巨大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被看待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表示,要应对这一挑战,监管方需要更加普适性的标准,无论是绿色债券市场,或者是社会可持续的债券定义。COP27会议之后建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将在2023年带来令人期待的改变,出台更多全球认可的标准,以更好地解决诸如“洗绿”之类的行为。
除了标准,在碳中和、碳达峰,包括减缓气侯变化等方面,技术研发和推广一直是重中之重。 IFF学术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强调,解决净零排放问题要靠技术来实现,而全世界要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有一半以上的技术还没有成熟。要真正实现低碳技术大规模的开发、应用,那需要政府、市场、资本三方面同时发力。
气候投融资的潜力正在被更多人看见。中诚信集团首席执行官、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马险峰说,不管是房地产业还是其他各行各业,在开展气候投融资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截止到今年9月,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1万亿元,这种情况下开展气候投融资有非常好的基础,不管是发行人、监管政策、绿色金融标准还是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方面。
他表示,不能让能源行业孤军奋战,各行各业都要努力,包括房地产要推广绿色建筑,各行各业都要节能减排,建立碳市场,用市场化机制来支持能源转型,共同构建净零排放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
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气候型资产结构调整。亚洲可持续金融研究所首席执行官Eugene WONG介绍说,东盟国家的绿色债券还有其他一些可持续性债券等等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近年来亚洲可持续金融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推动相关工作,如STG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的发布标准,“我们需要更多的工具和政策,为东南亚的绿色转型来做出更多的贡献。”
Eugene WONG表示,东盟区域在经济增长和能源要求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包括能源转型和绿色建筑等,马来西亚发债达到了6.4倍的超购,马来西亚的发债则超出预期目标的27%。此外,在文莱和柬埔寨等国均在气侯适应脆弱度的名单上,气候适应投资还十分匮乏。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气候投资方面,金融机构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表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新开发行都有雄心勃勃的气候融投资目标,帮助减缓气候变化,加大气候适应性。“AIIB已经完成了50%的目标,我们也在和他们对标,希望我们的气候融资工具可以推动市场上更多资金使用到绿色项目上。中国有很多优质的绿色项目,新开发银行设置了不同的金融产品结构,让各个背景的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其中。”
转型金融有机遇也有挑战
多位嘉宾均认为,转型金融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吕学都表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亚太(排放比例约占全球52%),而亚太区转型任重而道远,困难在于亚太区发展中国家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技术水平差距很大,转型需要巨量的资金。同时,转型会带来大量包括高碳能源工人失业在内的社会现象,类似公正转型问题都是严峻挑战。
吕学都认为,机遇也是明显的。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2030目标,以及未来更长期目标,只有通过绿色转型能够实现,亚太区走向清洁、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其次,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方面的独立,减少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对所有区域的国家都会带来革命性变化;亚太区发展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会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最好的榜样。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认为,其他国家能够从中国这里学到很多的经验。“实现零碳目标,中国在亚洲地区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在过去7—8年,中国已经展示了这方面的领导力,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太阳能、风能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中国将自己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变的更加‘绿’做了巨大的工作。经过中国央行、人民银行的批准,中国在杭州G20峰会上已经推出了绿色金融原则。”
中国一直呼吁转型金融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从绿色金融转移到可持续金融的概念,如何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马险峰认为,首先还是要监管驱动,再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者数据处理服务,培养一批专业的新型的数据服务机构。再以碳价信息引导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调动金融资源、社会资源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特别是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来源:国际金融论坛(IFF))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