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资产再利用,公物仓建设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2008年,中央某部门一台拟报废的发电机组进行维修保养后,被调剂给广西物资储备局作为应急设备使用,不仅节约了100多万元财政资金,更在当年冰雪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国管局探索开展闲置资产调剂利用工作的缩影,也是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的雏形。实践表明,建设公物仓是推动调剂共享、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能、节约财政资金的有效途径。
2020年5月,国管局正式组织开展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11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累计入仓资产4.75万件,原值3.27亿元,为各部门、各单位调配资产1.76万件,节约资产购置资金1.27亿元,为保障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公物仓推动资产实现“二次利用”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国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试点工作的通知》,聚焦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资产调剂使用和共享共用机制。
试点以来,公物仓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履行职能等方面有力凸显政治属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原三峡办等涉改部门腾退的部分办公资产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注重盘活存量、严控增量,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通过简化调剂使用工作流程,公物仓先后为科技部、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新华社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农业农村部人居环境整治,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等专项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资产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退役军人部等部门通过公物仓将腾退的办公设备调剂用于对口帮扶,在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税务总局、生态环境部、统计局有力推动系统内资产盘活再利用,在有效保障专项任务落实、提高资产使用效能的同时,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资产调剂共享新路径……
两年多来,公物仓资产品类从单一到丰富,目前已涵盖十几个品类,针对通用家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不同资产类型,有的放矢采取统管共用、需求差异调剂、多渠道对接使用需求等不同方式,推动资产实现“二次利用”。
从资产静态闲置到循环利用,从公物仓建设各自为战到统筹推进,现代公物仓体系在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理念指引下,在行政事业单位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发挥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实际建设使用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地区对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到位;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调剂共享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各部门、各地区探索推进公物仓建设过程中思路步调不一,缺乏有效统筹,存在重复投入和信息壁垒,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影响整体经济效益。
统一基本功能、信息平台、政策标准
——一体推进现代公物仓体系建设
现代公物仓体系,是由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将其定位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调剂共享平台,才能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信息互联互通,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真正发挥规模效应,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
因此,创新构建现代公物仓体系,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确保过紧日子要求落地见效成为重中之重。
坚持系统思维,不搞重复建设,避免信息“孤岛”,一体推进现代公物仓体系建设需要推动功能架构“三统一”,即统一的基本业务功能、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统一的政策制度标准。
统一基本功能是前提,只有基于统一的基本功能,才能便于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公物仓相关的职责定位和建设目标,为制定政策标准、建设信息平台搭建思路框架、明晰业务边界。
统一信息平台是基础,只有对各地区、各部门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信息“一网汇聚”和调剂共享业务“一网通办”。
统一政策标准是保障,只有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调剂共享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一张网”、“一个仓”、“一套标准”
——打造更高水平公物仓
迈入新发展阶段,现代公物仓体系建设更应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锚定目标方向,创新管理理念,优化运行机制,推动调剂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将各项重点举措落细落实。
——统筹推进全国“一张网”。国管局加快推进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信息平台提升改造,丰富优化平台功能,满足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也为各地方公物仓建设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尚未建设公物仓信息平台的地区可以直接使用地方版系统,已建设公物仓信息平台的地区应当共同研究统一数据接入标准,从而积极破除区域壁垒,切实改变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真正打通全国范围内资产调剂共享的信息“堵点”。
——因地制宜建好“一个仓”。除了信息平台之外,公物仓一般还需要必要的实体仓库。实体仓应当优先利用闲置场地或者已建成的仓储设施,注重成本效益,减少总体投入,还应当控制在适度规模内,保持仓内资产的合理流动性,及时对接使用需求,加强修复性利用,定期清理处置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避免在仓资产“二次闲置”。
——稳步有序建设“一套标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管理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建设正在持续推进,将在基本功能、实体仓和虚拟仓建设、运营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原则性、通用性的建议框架,后续还考虑制定资产出入仓等业务流程规范、数据接入等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等一系列配套标准,形成“1+N”公物仓建设和运营标准体系。
此外,各地各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经验,加强统筹、形成合力,保持公物仓运行效率和灵活性,优化资产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服务和体验。
下一步,国管局将把公物仓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快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体系,推动存量资产盘活由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小循环”向全国范围内“大循环”转变,实现存量资产盘活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