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12月1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世界银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召开“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途径”线上高级研讨会。会议发布了《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院长卡梅伦·赫本(Cameron Hepburn)、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就《报告》内容发表主题演讲。
《报告》指出,碳中和将催生新发展范式和新发展理论。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发展范式将物质财富生产和消费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夸大了物质商品和市场化服务的消费对人类福祉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发展范式所使用的GDP这一狭隘的产出衡量指标,也未充分考虑生产和消费对社会环境的机会成本和收益。碳中和的实现将是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建立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变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表示,碳中和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范式变更。它会改变生产和消费,也会重新调整价值,还会改变社区、城市等各个方面,基本上一切都会进行变革。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范式的变更以及碳中和所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将是21世纪的一个新增长故事。转型将会带来更高的资源效率,而资源效率等同于生产率。
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深刻改变,《报告》提出碳中和转型政策制定的五大原则:从“范式转变”的高度和深度制定碳中和政策框架、严格落实中央“1+N”政策体系,细化目标,做到政策到位、强化政府的指导规划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安全、协调和平衡的转型。
此外,《报告》还为中国各经济部门和系统配合碳中和实践,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积极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碳核算是中国面对的紧迫问题,不论是行政的方法,还是市场的方法,都需要碳核算来建立基础。《报告》中建议下一步要推动碳核算,包括各个地区要建立碳核算体系,特别是企业需要建立碳账户。同时,也应该建立一些个人的碳账户,并树立全国性的碳减排总量目标。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看来,碳定价是推动新型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决策者应充分使用各种政策工具助力碳中和进程。法规监管、公共投资,以及金融行业提供的资源协调等工具都可以成为推动碳中和的积极力量。
《报告》还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与世界共享碳中和红利方面的重要作用。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院长卡梅伦·赫本表示,未来的世界需要更高生产率的增长、更高质量的增长,所以它的驱动力肯定跟过去是不一样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转型中非常重要,如果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繁荣,那么全人类都将受益。(记者 张欣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发布
-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河九省(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十四五”期间气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 《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黄河流域防洪抗旱气象保障示范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试验区、气象赋能行业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基本形成流域气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流域气象服务信息共享、协同创新、集约高效、保障有力,流域防洪抗旱安全、气候安全、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文物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得到有效气象保障,初步建成气象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样板流域。…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