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6位权威人士解读中央定调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王仁宏)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我国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对2023年我国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17日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与会嘉宾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和解读。
与会嘉宾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重要论述。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今年经济增长与年初的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的表现,预计今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120万亿元。
韩文秀从三方面分析了明年我国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一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三是基数效应。
他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综合研判,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而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着力扩大内需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要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首先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20-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地恢复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
宁吉喆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支出已占45%左右。从需求侧看,明年要大力培育发展养老育幼、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教育体育、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从供给侧来看,还要积极促进养老、文化、旅游、健康、教育、体育等幸福产业的发展。
财政政策将在三方面“加力”五方面“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财政部门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明确传递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许宏才表示,财政“加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做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建设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提效”则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机构,加大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投入,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三是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四是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政策效能。五是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注重加强与就业、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许宏才表示,明年的财政政策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筑牢风险防控制度,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经激励约束和财会监督,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货币政策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将其概括为“总量要够、投向要准”。
他认为,当前,我国仍然是少数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之一,货币政策的工具仍然比较充足,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有空间,流动性管理的手段和经验都比较丰富。“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
“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针对房地产,刘国强表示,当前既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政府财政、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当然,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对于科技创新,刘国强认为,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核心,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点,理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创新是高投入行业,因此已出台的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政策都要延续。同时,科技创新又是高风险领域,必须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的作用,这是我国实践和科技领先国家实践的基本经验。“所以,我们既要规范资本的运作,也要多开一些绿灯,不能忘记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不是不发展。”
吸引外资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的部署力度前所未有。要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更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战略意义,扎实做好利用外资的各项工作,实现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在吸收利用外资规模方面,我国已经较长时间位列全球第二。但也要看到,我国引资潜力大。下一步做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工作,首先要牢牢抓住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
隆国强表示,具体来讲,一是要改善外商投资的制度环境,还要继续做好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二是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商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投诉机制。三是要加强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外资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创造条件。同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产品和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还要进一步扩大外资的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隆国强认为,在制造业已经基本放开的背景下,下一步要以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并持续做好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的引导和鼓励,突出高端制造业导向,大力做好投资促进工作。
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增势强劲,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力量。明年要继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大带动能力,使之成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新引擎。
他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自立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在高端芯片、重大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基础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为自主创新产品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