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院士专家共话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

2024年06月05日15:1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赵竹青)6月2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4国家新质生产力与智能产业发展会议在北京举办,以“追新逐质,智创未来”为主题,10位院士及百余位学术精英与会,围绕“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话题进行研讨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的重要引擎。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大模型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的巅峰,大模型之所以强,是依托了大数据、大算力和强算法,从教育领域来说,提出了未来教育新模式将突破现有的“师-生”二元结构,转变成为“师-机-生”三元模式。他同时也指出,大模型也存在过度依赖训练数据中的一些模式从而导致“幻觉”、过度消耗数据和算力、新任务训练中存在灾难性遗忘、黑盒模型逻辑推理能力弱等若干缺陷。为此,他建议探索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机器智能模型,并提出“神经+符号”协同方式、打造人脑记忆启发的机器记忆智能模型等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从多源干扰系统估计与控制理论出发,介绍干扰对抗环境下无人系统仿生智能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框架,阐述研究团队在仿生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仿生导航、仿生操控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从方法论、系统论和行为论的角度探讨安全、绿色和免疫等仿生智能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表示,低空科技在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有巨大潜力,同时也带来法规制定、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等挑战。他呼吁,政府、企业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合作机制,以确保低空科技的健康发展,并为构建智慧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大会设置了“大模型赋能的智能车辆与智能交通系统”等8个平行会议,近60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责编:赵竹青、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