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构建产业“生态圈” 科技金融“撬动”创新高地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
2024年06月05日15: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2022年,上海大学教师张倩武带着实验室研究成果成立了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域光联),研制一种用于卫星间通信的激光通信机。

“作为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我们有技术、有专利,但缺资金。由于缺少抵押物,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张倩武坦言,如果通过股权融资寻求资金支持,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对创始人团队来说,过早稀释股权也将对企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天域光联的烦恼,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难题,其背后是金融体系重抵押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成为银行业做好科技金融重点发力的方向。

“2023年8月,我们协同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发布‘先投后股’科创企业集群贷款方案,按照‘先投后股’注入资金的一定比例配置信贷资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涛说。

“受益于科创企业集群贷款方案,我们在营业收入不足200万元的情况下,获得了330万元三年期纯信用贷款,解决了初期研发经费,让我们创业更有信心。”张倩武说。

银行工作人员走访科创企业介绍金融服务。受访者供图

银行工作人员走访科创企业介绍金融服务。受访者供图

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规范开展“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

“我们与创投机构、产业园区等深化合作,依托其对科技企业的投资数据,在e贷平台上搭建线上化定制产品,通过以投定贷解决初创期科技企业服务难题,实现对其批量对接和精准服务。”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3年8月与深创投引导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投贷联动专属产品“红土贷”以来,已为8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7.4亿元授信支持。

“作为一家从事以音频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度室内定位导航的科技型小企业,2023年产品研发需要资金,银行一周之内提供了990万元‘红土贷’,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如今我们的产品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深圳沧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锐志说。

深创投董事、财务总监俞浩表示,对于种子期项目、未来产业而言,在发展初期,其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创投机构的参与,可以助力其跨越从0到1的阶段。银行在此基础上为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同时,通过监督企业未来资金流水,与创投机构共同防范出资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在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产业链核心科技型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票据、订单融资等方式,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

据介绍,深圳市分行创新推出“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服务模式,针对核心“链主”企业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一链一策”设计个性化技术方案,实现“一点对全国”,为产业链上各单元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3月末,已与132家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开展合作,服务全国链条企业超6400户,余额规模超500亿元。

“以惠链供应链融资平台为例,依托该平台,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可以用优惠价格获得贷款,银行信贷资金可以精准服务需要资金的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圳南山支行行长张军表示,通过搭建稳固的生态圈,银行资金安全也可以得到保证,实现多方共赢。

“2023年,我们组建‘建·沪链’科技产业金融联盟,以银行信贷保障科创基础资金供给,以风险资本增加科创引导资金供给,以增值服务打造科创生态循环系统,促进全要素协同联动,提供全功能综合服务,支持全链条加速创新,营造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周涛说。

专家表示,科技企业发端于生态、成长于生态,离不开科创生态圈的滋养。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与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赋能产业链条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生共荣。

(责编:乔业琼、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