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从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看——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产经观察)

本报记者 王云杉 刘晓宇
2024年06月12日06: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局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区,观众体验光速飞轮虚拟现实(VR)摩托竞速项目。
  王旺旺摄

  体验区单日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对接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21个,总投资额达2030亿元……日前闭幕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了一系列成果,彰显了我国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有哪些新趋势新动向?在峰会现场,记者进行了采访。

  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对能源企业来说,班组就是企业的‘细胞’。”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公司项目经理卢齐说,长期以来,能源企业面临班组类型多、差异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家能源集团展台,融合通班组管理系统给出了答案:平台可一键实现培训学习、班组核算、考核评价等功能。厂级、部门级管理员登录管理平台,可在线实时查看班组业务数据;班组成员可随时查看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并在线处理班组日常工作。

  “管理系统纵向打通了从集团、子公司到班组等各个层级,横向覆盖了不同的班组业务管理类型,企业管理质效大幅提升。”卢齐表示,目前该系统已在准能集团、宁夏煤业、平庄煤业、榆林能源等8个集团子公司的3500多个班组中成功落地实施,覆盖率达100%,为基层班组减负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运维巡检环节,数字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梁寿愚告诉记者,过去,崇山峻岭间,依靠人工翻山越岭徒步2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依靠无人机,两小时就能完成。

  无人机从机巢自动起飞、拍摄照片、回传图片,人工智能大模型自动进行缺陷识别……“这个大模型已累计识别巡视照片942万张,平均缺陷识别率为91.24%,较之前部署的小模型算法提升约15%,极大降低了误告警率,提高了巡检效率。”梁寿愚说。

  漫步在峰会现场体验区,记者看到,数字化转型正持续深入企业组织管理、流程管理、运维检测等各个环节,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九章云极为企业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时掌握生产数据,快速找到设备故障解决方案;中国市政华北院构建与物理水系统实时同步、闭环互动的数字孪生体系,提升水务行业设施管理效率,实现水系统智能化运行;科大讯飞打造基于大模型技术的“AI评标师”,推动企业招标采购业务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数字产业化动能强劲

  培育数商生态,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举办的首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在深圳数据交易所展馆,各式各样的数据产品引人注意——

  气象数据产品。引入中国气象局亚洲高分辨率陆面模式大气驱动场与土壤湿度数据,融合城市行业数据后,可帮助各行业更好应对环境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数据产品。通过平台提供的黄牛全产业链数据,可对投保黄牛进行健康预警,通过提前介入治疗的方式帮助降低养殖风险。

  截至2023年底,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达65亿元,累计跨境交易额达1.1亿元,涉及交易场景228个,上市数据标的1900个,建立数据产品专区20个,打造行业创新案例26项。

  深圳数据交易所董事长李红光表示,数据交易环节打通了数据供给和需求的互信互通壁垒,让数据流通实现了规范化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数据交易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要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数字化转型的生态。

  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浙江省提出做强数商企业群体、提升数商发展能力、推动数商深度赋能、强化标准规范导引、优化数商发展生态等15项重点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多省份相继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发展数据产业,培育数商生态,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

  在峰会现场体验区,数商随处可见。

  “通过调整相邻路口的绿灯起始时间,可保证车辆按规定车速行驶时,享受一路绿灯。”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宇介绍,“数智绿波”产品将来自交通管理部门、道路实况以及互联网流量感知数据等多方动态数据融合计算,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设“数智绿波”530多条,绿波公里数近1000公里,协调路口数超2600个,道路平均提速20%以上。

  “国家数据局将坚持以企业为重,培育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将加大对数商的支持力度,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数商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数实融合提供发展空间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可信化水平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在逐年攀升。”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云总工程师朱国平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容提速,以及“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相关行动的不断推进,将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少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带来了思考和建议。

  ——强基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底座,也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了载体保障。”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要着眼于构建智能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可信化水平。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表示,福州将着力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全力推动光网、5G网络、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畅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促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会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迈进。”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江涛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系统地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

  “数实融合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路径、为新技术应用和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提供新场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建议,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融合,深化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拓场景,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城市集中承载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等活动,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刘烈宏表示,通过城市探索实践,推动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数字经济体系,有利于释放数字产业的活力。下一步,要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此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18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