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重绿色环保、创就业岗位

海上升起“未来城”(新视点)

本报记者 韩 鑫
2024年06月12日06: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印度洋之上,保克海峡畔,飞云舒卷,海天一色。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高处俯瞰,蔚蓝海岸边,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不远处,一道绵长的防波堤蜿蜒围拢,堤外波涛汹涌,堤内港湾宁静。

  这里是中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科伦坡港口城,也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由中国港湾承建。历经10年建设,从填海造陆到招商引资,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如何建成?

  “两年时间内,完成269公顷的土地吹填,这是印度洋上最大的单体填海造陆工程,挑战前所未有。”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工程部经理赵磊说。

  “工程日吹填量高达2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天内将一个标准足球场堆高35米。”赵磊告诉记者,经过7400多次吹填,累计完成回填工程量7100万立方米。2019年1月16日,港口城填海土地全部形成,较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

  填海造地完工后,项目从“大写意”转入“工笔画”阶段。“按照总体规划,港口城项目分5个部分,从陆地到海洋依次是游艇码头区、金融区、中央公园、国际品牌带动区和宜居生活岛。”赵磊说,为了抵御海浪侵袭并有效区隔功能区,陆域内要开凿一条人工运河,海港外需筑造一道防波堤。

  项目推进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设计之初,经过多次模拟分析调整运河走向,确保港口城内外水体能在10天内更新一次,避免出现高浓度、长时间的污染物聚集,为海底珊瑚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转入施工阶段,项目方实时监测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性指标,实现了“零污染”。据测算,通过绿色设计及施工,石料使用量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近1000吨,有效保护了当地环境。

  如今,从完工现场看去,镶嵌在蓝色水域中长达3.7公里的半圆形人工堤,仿佛一只纤细而巨大的手臂,紧紧怀抱着港口城陆域,不仅成为保护其免受海浪侵蚀的“生命线”,还在城与堤之间围出一片海域,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

  水下,色彩斑斓的天然珊瑚群落在防波堤内侧水域茂密生长,引得成群的鱼儿栖息。去年6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科伦坡港口城珊瑚群及鱼类现状进行了为期10天的水下调研。结果显示,防波堤珊瑚种类共计73种,鱼类114种,珊瑚平均覆盖率近25%,局部最高可达60%。“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中斯珊瑚生态研究合作,对港口城内的珊瑚群落持续进行监测性保护。”赵磊说。

  科伦坡港口城从项目签约、规划获批到设计实施,已走过10个年头。这期间,项目在当地累计采购石料500多万吨、水泥8万余吨,为当地供应商提供专业培训4000余人次,累计为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

  今年58岁的桑吉瓦曾于上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科伦坡港口城正式开工后,桑吉瓦受聘成为项目工程部的一名员工,负责与当地政府部门对接沟通。“港口城项目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助力实现更稳定的经济发展。”桑吉瓦说。

  “对于科伦坡港口城来说,一期建设只是发挥功能的开端。”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总经理熊洪峰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金融、旅游、物流等为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有力促进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一季度,科伦坡港口城一期市政工程主体竣工,二期工程开发招商提上日程。3月12日,一站式服务中心及金融产业园奠基,预计年底前启动运营;5月,斯里兰卡首家免税店整体工程完成,出租率已达100%,商户装修接近尾声,预计7月启动试营业。

  十年磨一剑,砥砺再出发。“港口城建设已初具规模、敞开怀抱面向全球招商。”熊洪峰表示,将在港口城经济特区法案框架下,将港口城建设成为南亚的经济特区、金融中心、产业新城,同斯方一起建设好这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18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