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如何跨越“达尔文死海”

2024年06月20日10:31 |
小字号

图为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盘锦市委宣传部提供)

图为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盘锦市委宣传部提供)

走进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的C5车间,仿佛走进微缩版的化工厂,各种罐体、反应釜只有1人多高,用于连接的管道也只有大腿粗细。

在百立方级智慧化通用规整填料催化剂中试线上,机械臂精准夹取方形催化剂完成填料动作,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整套装置的运行数据。

“这种催化剂可以高效处理采油、炼化等行业的含硫、卤素有机废气,实现节能减排,目前已有企业计划对其产业化。”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介绍,“项目在进行催化剂中试验证的同时,也会验证智慧化产线,为打造化工领域数字化工厂做支撑。”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然而在现实中,科研与生产脱节,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从理论研究走向产品市场中间的空白地带被形象地称为“达尔文死海”。

“中试就是中等规模的试验过程。从实验室的克级到产业化的万吨级,好比让一位会给1人做饭的厨师给100人做饭,掌握不好火候就会出问题,中间需要先能给50人做饭。”张建国形象地比喻。

建设中试线,对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一些初创企业及科研团队往往遥不可及。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项目,盘锦市政府、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了开放式、公共性的精细化工中试服务平台,聚集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要素。

眼下,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材料生产项目正在进行管线安装,预计年底正式投产。“2020年我们在中试基地完成了千吨级中试,就地落户盘锦市双台子区,产业化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9.8亿元。”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春健说,新工艺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解决了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产品将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硬件方面,中试基地可提供精细化工所需的土建、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在软件方面,则可提供资质办理、人才招聘等便捷化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张建国介绍,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已建成4条中试公共线,进一步增加资源通用量,实现中试装置的循环利用。在技术源、项目启动、装置建设、中试运行、工程优化、成果转化6个节点,针对立项、建设、运营、鉴定、推广5个过程,中试基地可提供先进性评价、工艺设计等24项服务。

目前,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已经实现产业化、正在中试、在建以及储备中试项目共计26个,其中已经实现产业化中试项目7个。

“通过中试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多石化和精细化工领域的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带动产业链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盘锦市双台子区区长盖世功说。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辽宁推动建设36家中试基地。2023年,辽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308.3亿元,同比增长30.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胡婧怡 曹树林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